《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众人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各自不同的艺术效果。其实,大到国家发展,小到个人生活,这三种情况也是很常见的。直接移用是借鉴化用的基础,借鉴化用是情景独创的阶梯,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万事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围棋有“三手”,本手、妙手、俗手。意为打好基础,厚积薄发才有可能妙手偶得,同时不贪不冒进,以免打成俗手。
我
五月份没有记忆,如果不翻看博客的的确确是想不起来了。这也好,因为即刻清空,活在当下。这是好听点,不好听点就是老年痴呆呗。
高考一晃而过。回头再记录吧
最早读《瓦尔登湖》,现在想来,可能当时的我还力不能及,彼时还没深入接触四书五经。它就这么被我搬来搬去,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打开。
说起开了头就放弃的书,也有几本,比如《飘》
昨天,开课了,照毕业照,也是一个生命的见证
今天登录,发现博客皮肤全变了,头像也没了,很多版块也没了。
其实,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些变化,
首先是头像没了,没在意
接着每篇文章都在审核,但基本能通过,没在意。
还有仿佛没有访客了,常来常往的朋友们不见了踪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今天可好,打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全不认识了,皮肤全变了。还是退出状态。
这得找原因了。
登录,去朋友家看看。
蓝蝴蝶那里跟我情况一样,其中有一篇文章就是写这事儿的,看来不止我一个呀。
留言,发现博客不能留言评论了。
跑到微信里给她留言
今日再读《周易江湖》,仿佛明白了一件事。
跟其他书籍不同的是,他不是在通过《易传》来解读《易经》,而是通过历史故事,在告诉大家如何卜卦、解卦。
所以,读这本书之前,如果能通一下《左传》是非常好的。当然,《东周列国志》也可以。总之,最起码对周朝历史人物故事如果有个大概了解是最好不过了。
因为历史都是过去的故事,根据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再去解读当时的卜卦,这事儿就变得有些“量身解卦”的嫌疑。但是读的过程中,却也饶有趣味。具体收获:
- 能巩固历史人故事
- 能具体复习某卦
- 能更好地理解《易经》。因为去除了东周时期《易传》的附会。
一、学会了蓍草卜卦。
根据本书描述,大约最早龟壳占卜最权威,到了周朝,简化成蓍草,再后来简化成铜钱摇卦。越来越简化的卜卦,据说用数学方法算算,某一卦某一爻的出现概率提高了很多。这当然是古人所不知道的。
本来系辞九的数字一块儿是读不懂的,这次懂了一些。但已经高兴不行了,可不图多,也不图快,慢慢悟,时间还早,总是有事做不好吗?
4月19日封城,第一次用蓍草占卦,用的时间可真长,虽然六爻卜得是同一个规律,可是也的确麻烦,一卦用了足足一个小时。得出来地水师,变卦恰恰是它的综卦水地比。当时只知道如果有变卦,要重点看变卦卜吉凶,但是再往后读,又发现了新东西,变卦也有其中情况呢。这可有意思了。
这可真是个不着边的题目,是因为我在读《易经江湖》时,因为学到了新知识而激动地安静不下来,总想跃跃欲试或者手指蠢蠢欲动,写下感受。
真的感谢《易经》,虽然生活阅历经过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但是《易经》能让我更加周全地考虑问题。每个人的天分有别,但是每个人不应该都在自己的天分极限内不断进步吗?今天下午宋老师朋友圈留言说我是竹根一族,我自己还嘿嘿乐了。他倒是真聪明,不过我倒要说他一句,如果他能潜心通关,他不比现在更优秀吗?还有其他很多很多人,每个人不都应该如此吗?再说了,知道自己笨,哪怕成不了凤凰,也得每天都有进步的趋向呀。所以,我现在特别喜欢这个“趋”字,画面感十足,就像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样子。
接下来写写今天本来应该很惬意却被吃搅了的日子。
早上起得挺早,吃饭也早,时间全耽误在午饭上了,下午四点体力
点开博客,两件事。
第一件事,儿子又创自己的新高,在班里最高总分不断拉低的情况下,他却自己节节攀升,上次石家庄质检创语文和英语双一,这次是地理第一,小小遗憾也有小小惊喜。终于从班级千年老四的位置上上升了一位,到了班级第三,年级第九。实际上这些一点用也没有,看的不是分数线嘛。
人家都与同龄人比,我只跟自己比,儿子比我好就好,虽然沧海桑田,时代不同,追求高度不同,但也还要说一辈儿强似一辈儿就好。不管时代怎么变,但是人还是要先踏实立在大地上,才能走稳,如果不看自己的天分,冒然去闯世界,只能跟头不断。
这个孩儿,只要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回到学校就要进步一大截,武汉疫情是,南宫疫情是,复读延迟是,春节延迟又是。但在学校待时间长了就不行,就要下滑。还好,三月底的那次波动总算是过去了,如今封在学校也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次问每次稳,这已经很好了。还有三十天,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