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假无聊HOLD不住大学生发贴欲回校

(2012-01-31 06:53:43)
标签:

寒假

无聊

反思

充电

假期生活

熙缘斋物语

原创

分类: 熙缘杂谈

 寒假无聊HOLD不住大学生发贴欲回校

文/熙缘斋物语

 http://s9/middle/4f4cb54btb7c7402cfa98&690

    “有多少孩子跟我一样想回学校了?”寒假刚刚过半,过年气氛正浓,记者近日却在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的校园论坛上看到有大学生发帖:不愿继续待在家里,“极度想回学校”,这种想法很快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

    华科大的BBS上,学生“lolo”发帖称,自己“在家里烦得很,不想理爸爸妈妈”,甚至觉得“生活好无趣”。“我在家待得也是心烦意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英语专业的研二学生小张对“lolo”的话感同身受。她告诉记者,放假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同学聚会和走亲访友中度过的,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不是“奖学金”、“发论文”,便是“男朋友”、“找工作”。“我在校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表现都不算拔尖,所以有些问题不太喜欢别人问。”小张说,过年去亲戚家拜年,每当有人拿其他同龄人的“优异成绩”与她对比,她总会十分窘迫,“爸妈觉得没面子,回家后就不停地教育我。”小张无奈地说,与其放假,她更愿意赶紧回学校。与小张不同,华农大一学生小徐则是觉得在家太孤独。“每天就是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一天都不起床。”小徐说,自己是独生子,在家还不如上学生活有规律,也有玩伴。

  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不少大学生都在“吐槽(吐苦水)”,感觉寒假有些“无聊”。有学生说心里想着论文没写完,专业书没看,但在家又实在没有学习氛围。华农的校园论坛上,有学生发帖表示打算提前返校看书,打听学生宿舍“初七是否开门”(楚天金报)。

    2012年的春节是在阳历一月份,因为今年的春节比较早,所以今年寒假的假期节奏比较快,相对来说,这个寒假让人感觉不那么“轻松”。可是,寒假毕竟是寒假,假日的节奏与上学时的节奏还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好好利用好这段时间,对你来说一定会有所收获。为什么有人觉得寒假无聊呢?又为什么有人“极度想回学校”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人的类型,看看你是哪一类?

    生活无聊型。觉得寒假生活无聊的人,大多数是寒假前没有合理规化寒假的生活。对这类人来说,开学就是开学,放假就是放假,他们宁愿被动的承受,也不愿意主动的安排或者规化。他们大多抱关随遇而安的心态,或者怀着得过且过的心情,他们既不想利用寒假来充电,又不想利用寒假“走出去”,或者说是没有条件“走出去”。他们不愿意接触社会,甚至不愿意接触亲属和朋友,他们更多的时候沉溺于“每天就是上网、看电视,有时甚至一天都不起床。”

    建议:对整个假期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化,既不要过于紧凑,又不要过于松弛,要张弛有度。专家指出:大一的寒假应以接触社会为主,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大二的学生要以素质储备为主,根据自己所缺乏的能力适当安排,应该在实习中有意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和受挫能力。大三的学生就要考虑就业问题了,因此要有效利用寒假进行技能储备,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职场生存技能。寒假里也可以参加一些运动,觉得一个人运动太没意思的话,还可以选择一些健身班。瑜伽、跆拳道、游泳、街舞俱乐部等等。各种各样在上课时没空顾及的运动,在寒假里都可以尝试一把。

    厌倦聚会型。放寒假过春节,各种聚会在所难免,小学啊、初中啊、高中啊,越是平常活跃的同学,聚会的题目就会越多。除了同学聚会外,还有就是家族中的各类聚会。对于这些聚会,有人乐此不疲,当然就有人为此烦恼,因为聚会的时候往往提及最多的,不外乎“奖学金”、“论文”、“男朋友或者女朋友”、“找工作”,这些问题真是让人烦,聚会也因此变得面目可憎了。

    建议:事实上所谓的问题,说到根儿上都是大家的“关心”,只不过这些“关心”来得过于密集,让人一时间无法承受。但仔细想想,却又并非不可理解,你一个学期与家人、亲属、朋友没有谋面,他们当然急于知道你的近况,急于知道你的生活,既然是大家真诚的“关心”,就坦然面对之,欣然接受之,把“关心”变为快乐,把聚会当做平台,接受别人的“关心”,你不再会厌倦聚会了。

    无法学习型。论文写完,专业书还要看,家里天天迎来送往的,还要参加各种聚会,一不小心还有诱人的电影电视,刺激的网络游戏,浪漫的约会......这些很难让人心无旁鹜,超然物外。没有了学校那种学习氛围,学习一下子就变成了困难的事情,

    建议:学习与环境有关系吗?当然有,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会有好的促进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家里没有学习环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者说家中还是有一定的学习环境的,不然的话,你们是如何考上大学的?事实上无法学习与环境无关,与心情相关,在家中能不能继续学习,不取决于家庭环境,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古人凿壁偷光、悬梁刺骨、牛背读书......哪一个不是在逆境中学习?更何况如今的家庭条件要远胜于古人,所以,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玩的时候玩,该放松的时候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学会用成熟的心态来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   

    敌对父母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母的絮叨让人心烦,父母的规矩让人恼怒,父母的关心变成了刨根问底,父母的想法儿变得不可理喻......总之,父母有许多做法已经让你看不惯,甚至让你不习惯,原本亲近的父母似乎一夜间变得陌生了。你可能不愿意,甚至不屑于与他们沟通,于是你急于回校,逃离家庭。

    建议:有人说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也有人说家庭是甜蜜的负担。年少轻狂时,总是考虑家的作用,青春成长时,往往离经叛道,大脑中的知识越来越多,越觉得父母絮叨甚至有些幼稚,由是更加期待一片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孰不知你在知识或可超越父母(专业领域未必一定可以超越),但你在生活经验上与父母相去甚远,不要轻易嘲笑所谓“过得桥与走得路多”,只有你真的在桥上的时候,你可能才会理解什么是桥?什么是路?多听听父母的说法,多看看父母的做法,有事情多与父母商量商量,即使他们给不了你什么意见,或者他们的意见的确不可取,你也可以做为一种参考,甚至是一种财富。利用寒假多尽一点儿孝心,你一天天长大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由于学业在身,不能‘常回家看看’,那就尽可能利用寒暑假尽一点点孝心,做做家务,参与一下家庭中的各项活动,父母一定会看在眼中,美在心中。

    相思若狂型。过年了,放假了,不可避免的劳雁分飞,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都说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相思,而且距离越远相思越烈,分离的时间越久则相思若狂。煲电话粥、上网聊QQ、在线视频......都不足以安慰那颗相思的心。爱是牵挂,爱是吸引,有了爱,急于回校就在情理之中了。

    建议:如今大校已经不禁止谈恋爱和结婚了,家长们也不反对读大学的孩子们谈恋爱了,与其心中多了一份牵挂,成就一份相思,不如试着一起过年。男方可以带女友回家见见“公婆”,女方也可以带着男友回家见见“岳父母”,未来是怎样不重要,这是对父母的一份尊重。去男方过年,去女方过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应该相互体谅,相互包容。提示一下,放寒假大学生一起回家过年,一定注意把握分寸和火候,做好相应的措施。有统计显示,春节、五一假期、暑假和十一国庆假期的前后都是青少年堕胎的高峰期,多半是因为假期中发生性行为而意外怀孕的。大学生“假期夫妻”最让家长老师揪心的是,“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一旦怀孕,对双方身心都将造成很大的伤害”。

    以上都是个人的一些经验,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也有专家给大学生的寒假生活提了四个建议附录如下:
  休整。大学生们的独立性在逐渐加强,同时也承受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所以寒假里首先是休整,可以利用寒假时间来做好身心的调整。

  反思。要做好反思的工作,总结一个学期的生活学习状况,分析自己的成败得失,这样会有助于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特长。

  补缺。简单地说就是学科之间的互补。理工科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一些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等,而文科的学生则可以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这样可以文理渗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接触社会接触社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上说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关心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狭义上来讲就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自身与社会的要求,参加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实习或社会调查,同时也可以用自学的方式来丰富专业知识。

  祝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寒假,不要放假的时候觉得没意思,开学的时候又觉得放假的时间短,顺祝大家春节快乐!到新浪杂谈参与讨论 到休闲生活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