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女友大学生持刀砍情敌绝非骑士精神

(2012-02-08 07:09:05)
标签:

普希金

法国

《物种起源》

骑士精神

决斗

爱情

熙缘斋物语

原创

校园

 争女友大学生持刀砍情敌绝非骑士精神

文/熙缘斋物语 

http://s12/middle/4f4cb54btb8678709fd8b&690

(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争夺心仪的女友,苏州一在校大学生董某遭遇“情敌”后,竟然手持1米长砍刀疯狂行凶,结果因故意伤害他人被警方刑拘。今年年初,23岁的苏州科技大学在校学生董某,结识了苏州籍在校女大学生吴某,并开始追求已有男朋友的吴某。1月31日凌晨2时许,董某来到吴某家中,但吴某就是不愿意与他见面。这时候,正好遇见前来寻找吴某的男友蒋某。“情敌”相见分外眼红,蒋某与董某两名男生一言不合便开始大打出手。混战中,董某突然拿出随身携带的长约1米的砍刀砍向蒋某,导致蒋某头部、面部被砍伤,经医院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现董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园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案件还在继续审理中(城市商报)。

    熙缘斋物语点评:看着这则新闻,上网搜一搜,关于男人为了女人争斗的事情竟然比比皆是,学生为了争女友大打出手,甚至闹出人命的事情也是曾出不穷。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女人七十时,还有男人为她决斗吗?据说,最早提出这个切盼的是张爱玲。张玲的问题在于,两人男人会不会仅仅为了爱情而选择决斗?即使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而决斗,当其中一方胜利后,就一定可以赢得芳心吗?如果真是这样,决斗可以决定爱情,那么这种方式将女人推向了一个更为尴尬境地。女人的爱情将屈从于男人的强势,而非自我的选择,这显然与自由恋爱的精神相悖。许多男性,特别是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男性,他们对于“决斗决定爱情”存在着认识上误区,为了避免类似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本文将对这种误区加以深入剖析。

    一、原始本能说

    有人说,男人为了女人而争斗是一种原始本能,就像动物界一样,雄性为争夺雌性常常展开激烈的竞争。雄性之间为了夺取交配对象而发生争斗,是性选择的最基本形式。在许多物种中,只有很少的雄性能参与繁殖。在一雄多雌的物种中,竞争(即雄性争斗)最为激烈——雄性拼命找到许多雌性交配。呵呵,话说的有点儿直白了,所谓的雄性决斗,其实就是为了争夺更多的交配权。许多人认为,男人为了争夺女人而决斗正是源于这种原始本能,这似乎是一件天经地意的事情。这恰恰正是人们的传统误区,即过分强调了雄性间的竞争,而忽视了雌性的选择权。我们来看一看达尔文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存在两种类型的性选择:雄性为获得雌性开展竞争和雌性在雄性中挑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以前在性选择研究领域,科学界强调的是雄性竞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雌性的选择占有重要的作用。以海豹为例,雌性通常只愿与占有优势地位的雄性交配, 即强壮的雄性交配; 当雄性接近时, 她会反抗吼叫, 以引起附近其他雄性的注意, 从而引发战争。而雄性体重比雌性大几倍, 雄性间争斗的胜利者可获得与多达百余头雌海豹的交配权。因此它们之间的竞争常常是血淋淋的;同时雌性的选择在雄性争夺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丝毫不会吃亏。她们有把握,每年都能与最强壮的雄海豹交配而怀孕,并且能得到最优秀的遗传因子。需要说明的是,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物种,雄性极少为了博取雌性的欢心而必须相互交战。如信天翁便属于此类,而人类亦可归属于此类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物种。

    结论:一个男人要决定不惜用死的代价,去赢得仅仅是一个女人的芳心(或者玉体),这种情绪化、孩子气的举动多少有些可笑,可惜。更何况决斗的残酷并不仅仅是死,还有比自我的死更凶残暴力的——至他人于死地。总而言之,两个男人,血刃以对,咫尺之间,你死我活,这种情况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说,都有种难以言喻的残酷与暴力,而藏在这后面的不是悲壮,却是无比的滑稽,还有惋惜。原始本能说,或者是男人为了交配或爱情而为女人决斗是一个伪命题,一来人类不是一雄多雌的物种,男人不必为了博取女性欢心而争斗;二来在两性选择中,雄性竞争的结果往往取决于雌性的选择,换言之,两个男人的决斗与女人的最终选择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联系,其结果可能是女人对这两个男人一个也不选。

http://s2/middle/4f4cb54btb867896c66e1&690

(图片来自网络)

    二、优雅骑士说
    决斗,对于19世纪前的欧洲人来说,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法国和俄罗斯这样决斗成风的国家,男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拔剑相向。据记载,在1588年~1608年这20年中,仅在巴黎就有8000多人在决斗中丧命。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家大仲马、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都曾参加过决斗;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法国第三共和国总理乔治斯·克列孟梭也是决斗的高手;号称“铁血宰相”冯·俾斯麦更是把决斗当成家常便饭,在大学期间他就与人决斗过27次!连林肯总统都曾走上过决斗场……

    不得不说的普希金决斗事件。这个俄国著名大诗人就死于决斗之中。他选择决斗是为了他的妻子伊达莉娅,伊达莉娅是昔日圣彼得堡最漂亮的女人,曾被誉为圣彼得堡的天鹅。尽管她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斯仍然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与丹特斯虽是偷情,但却不乏真意。为此普希金选择了决斗,并且制定了极为残酷的条件:双方射击的距离只有十步,并且在第一次双方都没有射中对方之后,决斗再重新开始,直到有一方倒地为止。最终,普希金身负重伤,两天后去世。伟大的诗人死了,普希金成了她妻子美丽姿色和轻佻行为的牺牲品。这样的故事被无数次的搬上了影视作品,敢于为女人走上决斗场的男人,更是被誉为“优雅的骑士”,甚至决斗已经成为骑士精神的组成部分。分析普希金决定决斗的原因,我们发现,与其说是为了赢得爱情,倒不如说是为了维护尊严,尤其是维护一个丈夫在社会伦理中的尊严。从“决斗”的历史来看,决斗并不是骑士和贵族的专利,也不仅仅是争夺爱情和捍卫名誉的危险游戏。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史上,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法律制度,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风尚。这种法律制度包括:司法决斗,是指以决斗来解决法律争端的一种审判方式,即谁胜谁赢得官司;政治决斗,古已有之。古罗马诗人塔西佗说:在日耳曼国家里,当一个国家要加入对另一个国家的战争时,总是试图让战俘和本国士兵决斗,并通过决斗来裁决战争的胜负。荣誉决斗,其目的不是辨别是非,而是为了“洗刷”别人对自己的侮辱(有时只不过是出于自己的神经过敏)。

    结论:决斗是一种文化风尚,但不仅仅是文化风尚,它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之下,女人当然是引起决斗的主要原因,不过,这倒并不是出于男人们用比武来赢得异性青睐的动物本能,而是因为骑士精神本身就包含这样的内容:男人应该以生命来捍卫心上人的名誉和尊严。这里需要注意地也是三点,第一,决斗在西方它本非爱情专属,而是情绪化解决纠纷的一种形式;第二,男人为女人而决斗,如果是为了获取交配权,或者说是为了赢得异性青睐,这恰恰是对女性极不尊重的表现;第三,男人为女人决斗,捍卫的是女人的名誉与尊严,这才是真正的骑士精神的内涵。为争女友大学生持刀砍情敌的做法,恐怕不是为了名誉与尊严吧!更何况决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早已经为历史淘汰,这只能说明当事人的愚昧与无知。

    综上所述,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决斗带来的不是爱情而是伤害。未成年人过渡到成年人之前的那几年属于危险期,处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想要与异性交往,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重点在于,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由于心智不成熟,他们在追求或是被追求时,很难理性对待,再加上地决斗问题的错误理解,往往容易因感情问题发生过激(决斗)行为,这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现在不少学校都抱着“不出事”的准则,不赞成甚至不允许恋爱,这其实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出现感情问题后,学生们在情绪上难以宣泄,又羞于向家长或者老师倾诉,发展到最后可能会导致一场悲剧。这对学校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让学生学会主动倾诉,有地方倾诉,在倾诉的过程中对他们加以指导,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到新浪杂谈参与讨论 到休闲生活参与讨论 到大话教育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