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1-02-26 10:44:07)
标签: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教育

教养

父母

老师

家庭

学校

孩子

成功

幸福

感恩

分类: 爱育自由·共同成长

首先要谢谢嫣然提出的问题,引发我自己的以下一番思考。感谢嫣然!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点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点思考

文/百合

 

在我的观点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里,孩子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接纳与支持。家庭和父母是给予孩子人本之爱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生命生存与成长的基础。

而学校教育,以我自己作为学生以及教师的经验来看,传统体制下的学校教育,都讲求很明确的目标与规范,以及衡量标准。

家庭教育,面对的是一两个孩子,只要有心去做,尊重个性发展不算是很难的事,而传统的学校教育,面对几十个孩子,需要的是规矩之下的更多的服从与跟随。

 

我并不因此类看似矛盾之处而想谴责我们的某些传统教育,相反,我所思考的是: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在我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培养出了智力超常的神童,也不是培养出了奖杯无数的五好学生,而是养育出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能守得住内心的真、善、美的人,一个有能力让自己在任何情境下,都能够保持快乐与感恩之心的人。

我相信这样的人,他才是真正获得、并珍惜、与真正享受到幸福与成功人生的一个人。

这样的人,他不仅会懂得爱自己,懂得为自己负全责,也会懂得感恩,懂得关爱的意义,更会将爱传递给下一代,传递给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这样的人,因为有着良好的品格与心态,反更容易获得财富、名利、地位等等社会大众标榜成功的这些“副产品”。这样的人,同时也会更愿意回馈社会,传递出自己的感恩与爱心。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在孩子学龄前(六岁前),一个较好的家庭教育通过无条件的爱、接纳,与适时适度的理解与支持,可以协助幼童建立起自爱、自尊、自信的宝贵品质。

进入学校教育对于孩子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正如成人后踏入社会这所“大学”一般,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思维的锻炼,孩子还要在学校中学习与人、与整个环境如何相处,学习如何平衡自我需求与环境(人文与自然)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历练出自立、自强的能力,摸索出一条既能守护住自我又能不伤害环境的生存模式。这是一个生命必经的社会化过程。

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挫败与迷茫之时,正是需要家庭给予爱和支持的关键时刻。让孩子在安全的港湾“充好电”,重新鼓起风帆出航。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直至父母可以目送着他们的背影,望着他们启程远航。

 

在学校里,当然也不乏有一两位能够给予学生如父母一般无条件的爱的老师,在关爱之余,他们亦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与心灵两方面得到长足成长,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家庭,与社会的莫大福气。

在家庭里,也偶有能够将学校教育融合入家庭教育当中的特例父母,他们既是孩子的衣食父母,也同时扮演了老师的身份,在家庭教育当中,也教授孩子各类基础知识。这些父母,大多数对现行的传统教育制度有所不满,因此实践了他们所认为的“更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能出现这样的父母,也是我们的社会教育方式愈发向多元化发展的一大特征,同时,亦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一大挑战,也呈现出了众多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与期待。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两者的教育角度与目标来讲,家庭不等于学校,家庭教育也不同于学校教育;父母不等于老师,老师也不同于父母;家庭教育的方式恐有不适合老师与学校使用,而同样的,学校教育的方式也会有不适合父母所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互动参照,共同构建起了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必经教育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