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理都懂,可还是三分钟热度?

标签:
健康情感情绪心理育儿 |
分类: 心理常识 |
PART01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突然觉得自己该健身了,于是买了衣服办了健身卡,可是去了几次,就放弃了;
看到别人分享自己的画作,自己也下单买了彩铅,结果画了几天就丢在一边了;
想养花草,看了很多教学类视频,也买了几盆花苗,结果养着养着就忘记了,最后花因缺水干死了。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缺乏毅力的表现。
而从心理学上来说,做事经常“3分钟热度”的人追求的是一种即刻的满足,他们缺少长远的规划和对自己需要长期付出的认识。
很多时候,好奇心、兴趣或者一些其他的需求会促使我们对一件事情产生热情。
当我们开始动手去做这件事的时候,热情会被释放。
而随着事情的开展,我们会逐渐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得这么简单,迎接我们的是更多的挑战,而这些挑战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克服。
这个时候我们的热情就会慢慢褪去,自我怀疑、害怕失败等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最后许多人往往会选择半途而废。
就像有的人看别人从事自媒体行业,赚到了很多钱,于是也迅速注册一个自媒体账号写文章,结果写了两篇文章之后就坚持不下去了。
因为他们发现阅读量很低、找不到好的素材、还平衡不了工作生活和运营自媒体之间的时间,感觉自己越来越累,就会迅速放弃。
PART02
除此之外,出现“3分钟热度”还因为大环境下,人心越来越浮躁。
那些只能让我们维持3分钟热度的事情,往往都带有低刺激、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就是说这些事情我们不坚持几个月,一般都看不到什么成果。
这个时候,许多人就会认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却还没有回报,于是开始怀疑起做这件事情的价值,衡量来衡量去最终就选择了放弃。
就像之前有一位朋友说,她减肥计划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没有感受到自己身材上的变化,这一结果促使她减肥的热情迅速消退,于是她选择了放弃,开始暴饮暴食。
所以我们在决定去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冷静下来思考一些客观条件,大致了解一下自己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挑战以及自己能否应对。
比如说有的人,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想花几万块去报个班来学习,那在下决定之前就可以先思考一下,几万块以现在的经济情况是否能承担得起,报班之后会不会认真学习,能不能平衡好自己生活、学习和工作之间的时间分配、以及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技能……等想清楚了再去做决定。
而当我们决定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以详细记录下自己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收获了什么,以及自己细微的改变。
通过这些详细记录,来感知自己的进步和改变。还是拿那位朋友来举例,当她开始运动健身、控制饮食的时候,她可以事先拍照记录下自己的身形、体重、肤质、精神状态等情况,等一天的运动结束后再次拍照来进行对比。
从这些细小的变化中,找到能够刺激到自己的点,激发热情,促使自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最后我想说,一个幸福和愉快的生活是不能有太多的“3分钟热度”的,希望大家都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节奏,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