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的人一吵架,就沉默?

(2023-04-18 09:15:07)
标签:

健康

情感

情绪

心理

育儿

分类: 婚恋心理

在网上看到一个全国统一道歉方式父母和孩子吵架后,父母的道歉方式就是一句吃饭了

 

很多人表示感同身受,好像家里被人装了摄像头。更神奇的是,在评论区网友给出了一个全国统一表达委屈的方式

 

那就是——干吃米饭,不抬头。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口菜都不吃,筷子打死也不想伸出去,用无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像这种受了委屈之后,用沉默表达,哪怕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也一句话都不说,这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

 

不仅是和父母之间,包括和爱人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体验。

 

不说话的时候,并不是没话说,而是把话都变成了内心戏。表面上是沉默的,内心却早已演了一部《甄嬛传》,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了沉默里。

 

反正,说了别人也不会理解;

反正,说了会显得自己矫情;

反正,说了反而可能吵起来;

反正,张开嘴也不知说什么。


委屈的时候不想说话,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咽下去,是很多人都有的委屈失语症


为什么有的人一吵架,就沉默?

1沉默,是无声的还击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乔三丽就是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她遇到任何事都习惯藏在心里。

 

小时候有一位怪叔叔,总是找各种理由支开妹妹,然后对她动手动脚的。

 

她不敢说出来,怕说出来爸爸不信,怕说出来哥哥会找人打架,只能自己默默忍受着。

 

长大后,这段经历成了她的阴影。在遇到心仪的男生后,那段经历依然萦绕着她。

 

有一次男生想要抱抱她,她尖叫了一声,惊慌地跑开了。

 

她拒绝了那个男孩,不管对方怎么追问,她都无法开口说出自己的创伤与疏离。

 

所有的委屈,都化成了无声的叹息。沉默,成了不让别人看透她的保护伞。只要不说出来,就没有人知道自己的不堪

 

我们习惯了把沉默当成一种防御机制,我们习惯了用无声的方式保护自己。

 

不说话,可能是因为不敢说话。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不被爱,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被嘲笑,怕说出来之后,自己会被看穿。

 

我们用沉默保护着自己,同时,也用沉默惩罚着别人。

 

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往往认为脾气最大的,声音最高的那个人是错的。而那个乖巧安静,连话都没有说一句的那个人,是没有做错什么的。

 

但是实际上,无声并不代表没有情绪,无声可能是最大的愤怒。

 

我们用无声避免与他人发生争吵,同时也让对方无计可施。

 

就像乔三丽用她的无声在向对方呐喊:我有我的痛苦,你们为什么看不见我的无助?

 

在这场无声的对决中,越是主动想要表达那一个,越是处于权力的下风。

 

他们着急,他们迫切,他们渴望沟通。

 

而沉默的一方,用无声来表达愤怒,来获取关注,来赢得道德感,来制造不确定感。

 

越委屈越不想说话,是因为越委屈越想被听见,被看见。

 

2不想说话,是防止自己被听见

 

我曾经也是一个在争吵中,不喜欢说话的人。虽然我不解释,但是我也很讨厌被人误会。

 

如果与别人发生了分歧,我会冷着脸,充满委屈的眼神,然后一言不发。别人总是会说:你说啊,你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啊。

 

而我那些想要说出的话,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卡在嗓子眼,只要一张嘴石头可能就变成伤人的武器,我自己的眼泪也会决堤。

 

后来,我细细觉察过彼时的自己,为什么无法表达,为什么无法言说?

 

因为说话与沟通,意味着关系层面的索取。

 

就像婴儿吮吸妈妈的乳汁,如果吮吸过多,婴儿就会有愧疚感,仿佛自己占有了太多。

 

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我们用不说话的方式,防止自己被听见,防止自己占有太多的资源。

 

因为如果说出来,我们就会消耗别人的情绪,我们就在夺取别人的情感。

 

这些感受,无疑会刺激起我们的内疚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贪婪的,让我们害怕自己被讨厌。

 

受委屈的时候不说话,是防止自己被听见,防止自己的心声打扰到别人。

 

就像我曾经一言不发的样子,明明心里有很多话,明明有很多委屈,但是一句话都不说出来。

 

除了在用沉默占据道德感,我也是在害怕。

 

怕自己说出来心声后,反而被狠狠的攻击。怕暴露了自己的真实后,依然不被接纳。怕表面自己的真心后,会占有别人太多的情感。

 

比如乔三丽如果真的跟父亲、哥哥、男友都讲出了自己的创伤,她可能会面临更多未知的情绪。

 

父亲可能会怪她小小年纪就会勾引别人,哥哥可能会从此对她小心翼翼,生怕那句话刺痛她,男友可能会嫌弃她,可能会像哥哥一样,要付出更多的情绪来守护她的创伤。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她不愿意去面对的陌生感。

 

相比之下,把委屈吞到肚子里,不让自己被听见,才是她熟悉的感觉。

 

不说话,是不想说,也是不敢说。


 

为什么有的人一吵架,就沉默?

 

3说了也没人懂,是最深的绝望

 

委屈失语症的人,都要一个共同的心理假设。

 

在说话之前,他们就已经默认自己被讨厌的,不被接纳的,说出来的话是不被理解的。

 

这种负面的心理预期,往往是童年时期的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投射。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事听话乖巧。尤其是把委屈藏起来的时候,会换来懂事的赞美。

 

藏起委屈,切断关系,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的需求得不到回应,他就会有一个委屈的内在小孩,他也就不再相信自己会被回应。

 

更可怕的是,我们也不敢再去重新建立关系。

 

长大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童年的那种羞耻,尴尬,无助的感觉迎面而来。

 

我们很难让自己重燃希望,我们很难接纳自己对关系的渴望。

 

闭上嘴,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的确,一直在防御,紧紧关闭自己,会让自己感受到安全。但是,同时也会封闭自己的情绪,让真实的自己无法流动出去。

 

外面的情感进不来,我们的情感出不去。

 

其实,我们现在的委屈失语症是在守护过去的内在小孩。

 

过去的那个小孩的确脆弱,的确无助,的确很容易被欺负,可是,现在的我们早就不再是那个小孩。

 

过去的环境,可能充满不安,可是,现在的环境,很可能是安全的。

 

我们已经长大,再也没人敢欺负我们,除了自己。

 

想要克服委屈失语症有一个小方法叫做内心戏码外化

 

下一次当我们委屈的时候,可以试着捕捉自己内心的声音。把内心的那些话,那些委屈都记录下来。

 

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自己写在本上,或者记录在手机上。把潜意识的思维意识化,把内心的想法慢慢外化。

 

终有一天,当我们外化得足够多,当我们开始看见了自己,也许那些委屈就能够通过嘴巴表达。

 

哪怕无法遇到那个足够安全的人,至少,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情绪,我们懂得了真实的自己。

 

委屈了就该说出来,伤心了就该哭出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