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食有毒引发的案例

(2022-05-05 15:18:00)
标签:

阳光心理

育儿

教育

分类: 社会心理

最近我们就陆续收到父母们的一些问题,这次我们从中选择代表性的话题,与爸爸妈妈们进行分享。

 

这位六岁男孩的妈妈问询的情况是:孩子上一年级了,写作业的事情让妈妈很头疼。

 

妈妈描述孩子写作业的状态是,如果孩子高兴,那写作业就很快;如果不高兴,本来十分钟就能完成作业,至少得一个小时。

 

妈妈看到孩子写作业慢的时候,就会焦急的训斥。

 

假如训斥实在不见效,就会嚷嚷着孩子不许再写了,搞得母子关系因为作业的缘故很紧张。

 

妈妈困惑的是,孩子的作业是为他们自己写的,又不是为我们家长写的,怎么还是这样不紧不慢的态度?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已经尽量的调整心态,尝试着各种方式的谈心,怎么没有见到什么改观呢?

 

其实,从这个妈妈反映的情况,我们看到孩子完成作业的状态和他的情绪相关,因此我们又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尝试着了解为什么会有高兴和不高兴的区别?

 

妈妈后续补充了一些信息。

 零食有毒引发的案例


她每次去接孩子放学,孩子都要提一些要求,比如说要买这个小吃,要买那个玩具,但是妈妈就觉得不能满足他。

 

问及原因,妈妈会觉得:家里有东西,为啥还要买?或者是,买的这些食物是垃圾食品,是不好的;

 

再或者是,学校门口的玩具都很劣质,不利于健康等等。总之,妈妈总是可以找到合理的理由来否定孩子的要求。

 

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家长认为的和坚持的这些所谓的原则与孩子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零食有毒引发的案例 

事实上,妈妈感受到:如果不满足孩子,孩子并没有觉得不被满足有多严重。只是到写作业的时候,就会出现文章前面描述的情况。

 

当问到这个妈妈,对于孩子提的这些要求,她能满足的比例时,妈妈不止一次的说,十次最多满足孩子一两次。

 

同时让妈妈感到苦恼的就是孩子为什么不能记住:他不能要这个东西以及不给他买这些东西的理由。

 

听到这样的叙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妈妈对孩子的这种关心和爱护,真的存在很多的误区。

 

 

我们想提示读者的是,这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身份由幼儿转换为学生,环境从游戏转换为学习。

 

面对新的环境,孩子体会到许多的压力,他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力量,而这些支持和力量第一时间会从重要的家人身上汲取。

 

所以,孩子其实在用买东西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想得到妈妈的关心、爱护、认可和支持。

 

零食有毒引发的案例 零食有毒引发的案例

通过几次沟通和交流,这位妈妈也知道:孩子表面上是在要东西,实际上是在要妈妈的爱。

 

但是妈妈很担心,如果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那孩子会不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呢?------这个命题是假的。

 

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养成习惯跟满足孩子爱的需要的不同。

 

只有满足了孩子爱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父母才能让他有更多的力量去承担要养成习惯的压力。

 

关于孩子的需要引发了家长们的许多思考,我们期待爸爸妈妈们在孩子提要求时,先做一下思考,透过买东西的需要了解孩子真实的需要。

 

阳光心理衷心祝愿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爱的满足,家长们在对孩子的陪伴上,越做越有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