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好,李焕英——我也想有的幸运

(2021-02-24 08:47:04)
标签:

情感

阳光心理

育儿

分类: 心灵保养

你好,李焕英——我也想有的幸运

 
打动人心且流传最广的情感,往往不是小情小爱,而是人间大爱。
 
人间大爱,又分两种:
 
一种是,家国情怀;
 
一种是,父母情深。

 
读懂了这超越种族和阶级的情感底座,就读懂了电影《你好,李焕英》,为何在春节扎堆贺岁片中,脱颖而出,广受好评:
 
谁还不是父母的宝儿?
 
哪个宝儿没想过,要是能穿越回过去,改写改写父母的人生,让他们变得更轻松,那自己该多有荣幸?
 
电影《你好,李焕英》
 
春节期间,想必看过或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们,都从微博热搜、自媒体文章和朋友圈里,看了太多这部电影的影评,所以你们也一定知道下面这些击穿灵魂的金句: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傻孩子,说啥呢,你要记事起,妈妈就是个花季少女,要么你们不是亲娘俩,要么就是你妈早婚早孕。
 
“如果,我妈当年不生我,会比现在过得幸福吧。”
 
——这是啥话呀,你妈当年不生你,她还是你妈吗?她不是你妈,她幸福不幸福的,你也不知道哇。

“我当你一回女儿,连让你高兴一次都没做到。”
 
——哎呀,宝儿啊,不是非要杠你,总想让父母高兴,说到底还是讨好别人,委屈自己,这压根儿不是你妈想看到滴。
 
……
 



其实,中国式家庭最大的困境,就是父母和子女都打着“为你好,让你幸福”的旗号,却硬生生把对方逼得活在另一个频道。
 
直到往事无法挽回,上苍再也不给机会,我们才在相互亏欠中知道:
 
如果可以,我真想穿越回过去,好好爱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世间最大的遗憾。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是妈妈李焕英去世20年后,女儿贾玲对天堂里妈妈的致敬。
 
但又何尝不是,贾玲穿越20年时光隧道,复活且重访逝去的母亲,所完成的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我的一个来访,她父亲去世差不多两年了,还是会经常默默地独自流泪,对什么都提不起劲,严重的时候工作都无法进行。实在没法,她的男友带她找到了我。她是在她大学要毕业时,接到妈妈的电话,知道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我问她当时的感受,她说当她接到妈妈的电话:“你爸爸不在了。”

她一下子就蒙了,她当时只有一个感觉:我再也没有爸爸了……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好痛,心痛得好想去抱抱她。我无法形容那是怎样的感受,那是一种绝望的、无助的,有一种要永远失去的痛苦,被全世界离弃的感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听起来很心酸,没有经历过跟至亲生离死别的人根本体会不了那种再伤心也挽回不了至亲的无力感。她说:父亲曾经很疼爱她,在她小时候经常教他种花、养花,她会坐在父亲的腿上看着父亲种的花,父亲会用他那粗糙的手揉着她的头发,那是种温暖的、幸福的感觉。


其实让她更痛苦的是,她总觉得自己在父亲离世前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跟他好好聊天了,因为父亲跟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她为了母亲就再没理过父亲了。

她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在父亲在世时,跟他好好聊聊,哪怕是跟他吵跟他闹也行啊。
 
父母在时,常常打电话催着回家吃团圆饭。那时,或许每一通电话都会让子女感到是负担。当看着父母步入年迈,行动不方便,依然觉得父母是自己生活的负担。从未想过要温暖一下父母操劳一生的冰凉的双手。
 
可是当他们不在时,没人再催你回家,没人再催你吃饭,没人再慈爱的叫你的小名,那时才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寒凉透彻心际。想着为父母暖一暖双手,永远也无法为他们暖热。
 
当父母在时,我从来没有觉得“女儿”一词有多特别,有多荣耀,也从来没有落入到心底,从来都是在心门之外,匆匆而过,转身即没。当父母不在时,那时才知道这辈子做女儿,已经做完了。


 
现实中,贾玲和母亲李焕英也是如此。
 
2001年,19岁的贾玲,刚考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念书一个多月。
 
为供养贾玲、贾丹俩姐妹读书,工人阶级的妈妈李焕英和爸爸贾文田,开着拖拉机去给人通稻草。
 
因把稻草车装得太高,妈妈从车上摔下来,后脑勺着地,小脑损伤,不治身亡。
 

贾玲回忆母亲去世
 
那一年,李焕英才48岁。
 
还没有穿上贾玲给她买的绿色皮大衣,没有用上双开门的冰箱,还没有坐上女儿买的红跑车。
 
更不要说,亲眼看到春晚舞台上,贾玲演的那一出出令全国观众捧腹大笑又过目不忘的小品。
 
逝于贫苦盛年的母亲,成了贾玲心口永远的伤,梦中不变的憾,此生残缺的圆。
 
贾玲说,妈妈走后,她不会快乐了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她的作品《孝心无价》中写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真正的爱,不是愧疚,不是自责,不是补偿,更不是穿越。
 
而是接纳,是信赖,是陪伴,是“我们在一起,这样就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