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洛阳心理师蒋庆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30
  • 关注人气:1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壁垒

(2021-01-31 09:31:41)
分类: 亲子教育
不要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壁垒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的独立。母爱是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母子关系是生命当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当中才趋于真实,如果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情,既让孩子的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的知道应该从哪年哪月哪一天哪一件事情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哪年哪月哪天比她长得还高一样,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地脱离,脱离乳房,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自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成长和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主次描述。

成长说的是孩子的变化,分离说的是围绕这种变化,父母所做的角色重要性的调整。

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的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的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

在健全的母子关系当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调整。

比如在女儿幼小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的时候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我打断他的腿。

可当女儿二十年后出落的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的时候,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就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的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这里体现了母爱和性爱的根本区别。


在性爱当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当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和他分离。

正是在这一阶段上,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要求能够给予一切,而且除了所爱者的幸福以外,一无所求。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上,许多母亲未能完成母爱的任务,自恋,盛气凌人,占有欲使妇女只有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才能够成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

爱幼小的孩子其实再容易不过了,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之后继续爱着孩子。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

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这样的家长,他的潜意识并不是想让孩子独立,他要处处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强者,强化自己的重要性。

而孩子体会到的就是我不能离开父母,我是没有能力的,离开父母我什么都做不成。

父母如果固执地霸占孩子的生命空间,孩子的世界只能狭小,甚至是残缺。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

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

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很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

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意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