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自知,是觉醒的开始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阳光心理 |
分类: 关于阳光 |
关于自知,有个故事很有意思:
战国时期,齐国有个美男子叫邹忌,他同时也是朝廷里的一名大臣。
有一天他照镜子,发现自己长得很漂亮,就问自己的老婆,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城北徐公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美男了。
他老婆说,当然是你比徐公美啊。他不信,又问小妾,小妾也说他比徐公美。刚好有客人来拜见他,他在闲谈中又问了客人一遍,客人也是这么回答。
第二天徐公来拜见他时,他细心衡量了一番,觉得徐公比自己美多了。然后,他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妻、妾、客人说他比徐公美多了?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妻子爱他,所以觉得他更美;小妾怕他,想讨好他,所以说他更美;客人有求于他,也想讨好他,所以说他更美。
于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要学会自知,否则就很可能会受到蒙蔽。
后来,他把这个经验告诉齐威王,齐威王觉得很有道理,就颁布了一项奖赏进谏者的决议,广开言路齐国因此变得越来越好。
自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埋怨别人。齐国因此变得越来越好。
袁世凯刚做大总统的时候不敢复辟帝制,但杨度等人制造了各种舆论,都在怂恿他当皇帝。袁世凯一看,以为天下人真的希望他当皇帝,于是就复辟帝制,自己做了皇帝。
结果,他一当皇帝就受到全天下的反对,各地的护国军都要起兵讨伐他,连他自已的军队也背叛他。
最初他很生气,觉得杨度误他,让他做了错误决定,后来才慢慢地清醒过来,知道是自己把持不住,不能怪别人。
后来,有朋友为他打抱不平,说那些人把袁公害到这个地步,简直可杀。袁世凯却说,不怪他们,是我的问题。
他的意思是,如果他没有私欲的话,别人怎么做他也不会动心,更不会付诸行动的。
所以,只要他做了这样的事,错的就是他,而不是推动他这么做的人。这就是袁世凯的自知之明。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他会怎么样?他会仇恨那些把自己推上皇位的人。假如这样,就是不明。
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遇到困难、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老是埋怨别人,要从自己身上我原因,因为你控制不了别人,你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就算别人有心想害你,如果你的心属于自己,又怎么会让他们得逞呢?
所以,人遇到挫折的时候,首先要反省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之后,再一步步推敲整件事的各个环节,明白以后该如何对人对事。
但最重要的,仍然是自知。自知者既不怨天,也不尤人。
追问自己,就是反省、自省,自省能力越强,烦恼和痛苦就越少,因为你对他人、对环境会少了许多怨恨。怨恨别人、怨恨环境、怨恨社会,是最让人心累的事情。
所以,不要用折腾别人的方式来折腾自己,也不要用折腾自己的方式来折腾别人。
前一篇:儿童教育一二三
后一篇:澄清:讨厌做家务,并不是因为你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