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因为孩子在家上网课,家长快疯了

因为新冠疫情的问题,似乎所有人的角色都刷新了,全民成了厨子,医护成了战士,老师成了主播,公务人员称成了门卫,父母成了私教,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
这一点我同事是深有感触。
前两天我的同事跟我吐槽,说因为疫情的原因,自己快要累死了,每天早上八点之前要填写好几份表格。自己和老公的体温表格,孩子的的体温表格,又是社区,又是学校,又是微信,又是钉钉。
填完表格之后还要赶紧准备早饭,家里的孩子要在上网课之前吃完饭。上网课之前还要催促孩子上课,准备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整理硬件,整理软件,有时还要做一个调解员,谁用ipad,谁用手机,明明自己觉得无所谓的事情,孩子们却闹的比窦娥冤还惨。
本以为终于有理由可以宅在家里好好的放松,休息一下了,结果比平常还要惨,于是孩子没上几天网课,家长就快疯了,极度渴望着开学,想赶紧把家里那两只神兽送走。
而这并不是一个家长的吐槽,众多家长都在吐槽。
•
•
•
•
专家支招
一、引导孩子培养规则意识
因为使用电子产品引发冲突,并不源于网课,而是一直以都存在的问题,不仅限于疫情期间。
科技进步,向来就是双刃剑,便捷的网络教育也同样会有弊端,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培养和树立相应的规则意识。
二、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总是刷手机、玩游戏。
我见过很多父母,自己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督促着孩子,让其进入学习状态。孩子会向自己的第一抚养者进行学习,如果父母一直玩手机,那孩子不对学习感兴趣而想玩手机也是很正常的。
三、多一些宽容。
特殊时期,亲子相处的时间多,互动频率高,父母的行为更容易对孩子产生影响。
疫情期间,当孩子宅家生活、学习的时候,家长们对孩子的关注会被无限放大、过度关注,导致产生焦虑。
其实,家长没必要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每个孩子的特点和自我成长的节律不同,作为父母要淡定、多一些宽容,科学看待孩子的发展,适度期望。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处处都好呢?
特殊时期特殊问题特殊对待,面对困难,只能想办法克服解决问题。
疫情之下,网课也势在必行,当不能改变环境时,老师、学生、家长只能去适应环境。
只希望这次的疫情快点结束,老师、学生回到课堂,家长也回到本位。
回归父母与孩子之间该有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