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结婚”的母亲

分类: 亲子教育 |
三十岁还在单身的儿子
他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可是还是孑然一身,连个女朋友都没有。
从高中的时候他就有喜欢的女孩子,但是那个时候被发现了,被妈妈狠狠批评了一顿,说他不务正业,给他办了转学。
大学的时候谈了一个女朋友,都说到婚嫁的事了,可妈妈死活不同意。
工作后,自己认识的也有,别人介绍的也有,妈妈让相亲的也有。
但是一旦关系稳定下来,涉及到结婚的时候,妈妈总是会找各种的理由不满意。
身高太低,
家里兄弟姐妹太多,
家里太远,
脾气不好,
不会做饭。
花钱大手大脚,
不会说话,
.........
所以,一直于到了三十岁他还是单身一个。
“妈,我都30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你是不是不想让我结婚?”
他正帮忙拿药给妈妈,但其实心里一直想开口问妈妈这个深植于他心中多年的疑问。
只要一回到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陪妈妈,陪妈妈逛街,买菜,参加同学聚会。
如果出门,他也会将一些细节告诉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总是会等他,即使累到已经在客厅打瞌睡,也要看到他回来,她才放心。
他知道,妈妈对他的依赖是由于长久以来对于家庭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妈妈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身为独子的他会抛弃他。
于是他总是会跟妈妈说,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但无论他怎么保证,妈妈都无法相信。

与自己儿子“结婚”的母亲
原来在儿子还小的时候,爸爸有了外遇,妈妈于是费尽心思,让儿子和他一起赶走小三,小三赶走了,但是仍然还没唤回爸爸的心。
人还是那个人,但家却再也不是那个家了。
这些无奈和伤心的日子里,让妈妈更加黏紧了她的儿子,妈妈认为儿子就是她此生唯一。
妈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嫁给你爸,我就是瞎了眼了,要不是当年有了你,我可能早就和你爸离婚了,现在我就只有你了。所以,你可千万不要骗我,让我伤心。”
每当妈妈对他这么说,他就更不敢再提想要交女朋友的事了。
“你们夫妻感情不好,生个小孩儿就没有事了”
我们常常听到身旁的长辈这样告诉感情不睦的夫妻,甚至是在夫妻双方想离婚时也给予这样的建议,但这真的是正确的吗?
当夫妻不和时,孩子最容易成为彼此决裂的工具。
婚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指出,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急剧下降,而身为人母的女性满意度会更低。
如果夫妻双方原本就不和睦,那么先生不但无法体会她的挫折感,甚至可能会因为分工问题,发生更多的争执和口角,甚至撒手不管。
夫妻关系是很重要的伙伴关系,而生孩子这件事不但无法让夫妻关系更紧密和美好,反倒变成挡在彼此中间堂而皇之的理由。
长久以来,夫妻双方不能同心,孩子也变成夫妻冲突中彼此角逐的工具之一,夫妻也会将自己在伴侣间得不到的支持和照顾在孩子较大时候,下意识地向孩子索求。
所以,明明该和爸爸相伴一生的妈妈却过的像是和儿子结了婚一样。

认为自己可以“拯救妈妈”的儿子
母亲被外遇之伤刺伤,儿子也被拉上一起陪葬。这样愈演愈烈的情绪记忆,让儿子也深受其苦,但却不敢表达。
这就像是身体烧伤面积百分之二十的人,在烧伤面积达到百分之八十的人面前不敢哼出声一样。
当他想起自己真实的感受是不耐烦、厌恶、生气、没完没了时,他就会想起更悲惨的母亲,于是他告诉自己:
“这没什么!”
“我妈比我更惨,妈妈被爸爸抛弃了。就只剩下我了,我应该对她好,可我还在怪东怪西!”
那么,一下子全身上下充满英雄主义的想法—“认为自己可以拯救妈妈”;
但一下子又被自卑、自怜的心情绑架“怎么自己一辈子都像随传随到的男仆”
这两种想法很容易在他身上摆荡。

受害型认同的孩子就这样产生了,他们一方面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又感到“这就是爱吧”,进而合理化自己受害的事实。
也就是“如果我不爱你,怎么会为你承受这么多?”
他们一边自虐,一边希望对方有所回应,只可惜他们的爱就像是飞蛾扑火,对方也只会像火苗一样,将他们吞噬。
当孩子成为夫妻关系的救火队员,孩子的主要任务仿佛就是为这对夫妻的不和关系救火。
孩子在家庭关系中的竞争中,也许是父母其中的一方与孩子共谋,或许是父母双方默许孩子出问题,已转移对父母之间冲突,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

你也许会见到一家人中,母亲暗中赞成孩子不要听父亲的话,也不要尊重父亲,甚至直接在孩子面前攻击父亲,说父亲的坏话。
然后,就会有一个不被尊重的父亲和一个从来不把父亲放在眼里的孩子,以及一个得益于孩子不听父亲的话,口口声声的说她是一个多么辛苦的好妈妈的母亲。
最后你会看见父亲越来越荒谬的管教,
孩子越来越出格的行为,
母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孩子真可怜的。
而当他长大后,面对自己的决定和判断力与妈妈的不同时,就会变得格外困难,他会意识到:
一,他将父亲的重要性排除,从小就承担起让自己取代父亲照顾妈妈的沉重负担。
二,妈妈爱他,但却不能够尊重他的决定。
三,他无法让母亲失望,可是又无法坚持自己的想法,只会导致他越来越厌恶自己。

前段时间朱雨辰妈妈的价值观在众多网友评论,因为朱雨辰妈妈对儿媳的要求太高,以至于使人咋舌。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朱雨辰妈妈对孩子如此关照的行为,似乎已经超过了正常的母子关系,因为她把她所有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儿子的身上,完完全全的成为了“朱雨辰妈妈”。
而去掉这个名字之后,自己又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