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2019-06-14 10:33:47)
分类: 亲子教育

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这个国王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

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

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

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

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后人就把由期望而产生实际效果的现象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

 

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

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

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

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

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

 

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父母,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什么都不好,学习成绩不高,长的不好看,不漂亮,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懂礼貌......

总之就是身上没有一处的优点,所以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别人家的孩子也要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的相比较。

 

父母普遍的思想可能就是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能骄傲。谦虚是一件好事,但是过度的谦虚就会造成孩子的自卑了。

 

有很大一分部的孩子明明已经很优秀了,却还是很自卑。

A前几天刚刚高考结束,预估成绩大概约580分,但是从高考结束后就一直休息不好,因为自己没有考好的事情而焦虑失眠,并出现了头晕恶心等症状。

580分,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小A不一样,他说他平时都能考620分左右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是620分以上,但是现在他没有做到,对不起父母,感觉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了意义,活着也没有什么用了。

当问到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怎么想的,他却沉默了,什么也说不出了,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没有任何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他说他存在的意义就是好好学习,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不让父母失望,如果没有成绩,他将是一事无成,他将连他们家的一条狗都不如,因为他们家的狗还能知道如何讨的他父母的欢心。

 

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家长过度追求成绩的时候是不是忘记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呢?在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之前孩子首先得是一个人,一个不仅有血有肉,还要有喜怒哀乐有喜欢和讨厌,有情绪的人。

一个孩子除了成绩以外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感兴趣,一旦没有了成绩就卑微到尘土里了,那样的孩子真的是你“渴望”的样子吗

 

成年后的孩子或许会认识到曾经的自卑原因是来自于父母的无数次打击造成的,但是,明白后又能如何,曾经因为打击而受到的伤害也已经抹不去了。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皮格马利翁效应:孩子会长成你“渴望”的样子

曾经在《少年说》里面,有个女生对她妈妈呐喊,因为妈妈一直都喜欢将她和她的表姐进行对比,她知道表姐很厉害,参加竞赛还获奖,但是自己也很努力,每天起早摸黑地学习,为什么妈妈就是看不到她的努力?为什么妈妈就不能夸夸她呢?

 

说到最后,她说:“你从来就没有夸过我。”

你今天能夸夸我吗

而在众人的注视中,妈妈最后说出了勇敢活泼等小学生写作文才会用的词汇

 

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为什么一定要说出要求后才能得到一点点自己想要的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幼稚,他们最强烈的需求和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称赞,尤其是来自父母的鼓励。而假如这个时候父母给予的不是鼓励,而是一味的打击的话,孩子或许也会成长,但是在孩子的心灵最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可能已经千疮百孔。而只要孩子把他盖起来你就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你想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请用心去做,从人的角度出发,而不是用社会中的条条框框做你的渴望。那不会是你想要的,更不是孩子想要的。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发展,甚至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