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教养方法——如何说孩子更愿意听

分类: 亲子教育 |
“快吃,要不就迟到了!”
“把作业先做完,否则不许出去玩!”
“不要聊天了,快挂电话,赶快去做正事!”
“你们俩不许打闹了,快给我回自己的房间去!”
“不许哭,就知道哭,给我憋回去!听见没有?”
看看这样的场景,这样的语言熟悉吗?我们是不是经常说呀?那么,孩子是怎样应对的你还记得吗?
通常会出现以下三种情景:
1.
2.
3.
今天的战争结束了,下一次呢?这样的场景还会再来一次,就像孩子不长记性似的。这样的战争每天轮番上映,家长精疲力竭。

为什么会这样呢?
父母很委屈,孩子很愤怒。
父母觉得,自己这么做都是为孩子好,还能害了你们吗?
父母认为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得米都多,孩子这么小知道什么呀?我们父母恨不得把一生的经验都塞给孩子,让孩子马上知道应该怎么做最简单方便,少走弯路!
父母还认为孩子听自己的,就能保证孩子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但是,孩子到底会怎么想呢?会是这样的感受吗?有多少父母想过这个问题,思考过这个问题,求证过呢?
孩子感受到不尊重和指责,这种感受让孩子产生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心理活动,
“每天都这样好烦呀”,
“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
“妈妈说的什么都对,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你总说我,你怎么就不做?”
那么,孩子行为表现又会是什么呢?
要么磨磨蹭蹭,要么赶快去做,下次照旧。或者会生气发怒,或者会找各种理由去挑战父母… 总之都是不配合不合作,父母满心的抱怨,这群不知好歹的熊孩子!

父母要怎么说,孩子才愿意听呢?
首先,父母要先学会聆听。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聆听孩子的想法,并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会因为孩子的想法跟父母不一致从而否定他。
其次,孩子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们希望孩子能走条宽广平坦的大道,帮孩子把路途中所有的荆棘、藤蔓都给清除,避免孩子跌跟头。但是现实生活中是这样吗?父母又能陪孩子走多久呢?孩子一旦脱离父母的羽翼,因为从小受父母的保护,孩子没有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杂草,那时候孩子要面对的可能就是摔得更惨。
最后,要讲究沟通方式。
启发式提问
当我们需要孩子配合我们去做一些事,我们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找到答案并执行去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加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心!来我们尝试一下,我们可以这样说:
“我们十分钟后就出发,你需要多久吃完饭呢?”
“你的脏衣服应该怎么办呢?”
“关于做作业,你有什么计划?”
“你需要打多久的电话?”
“你和弟弟的事情你们要怎么解决?”
“你很生气我了解,你先平静一下再来找我解决问题,你需要多长时间呢?”
看看这样的启发式提问,当孩子听到孩子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孩子首先是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而且因为是提问,所以孩子自然专注在思考父母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抵抗的心理活动,同时当我们父母问出这样的问题时,有助于缓解我们的情绪,为平复情绪起到缓冲的作用去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抱怨孩子,是吗?
好的,知道并不代表做到。赶快尝试做吧,孩子会很快受益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窍门需要各位父母注意,问问题时切记,只问关于“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问题,而不要问“为什么”的问题,一旦问“为什么”的问题又会激起孩子的抵抗心理,因为“为什么”的问题中含有强烈的指责,不利于孩子的合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