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需要心理咨询师

(2018-10-07 10:50:38)
标签:

心理咨询师

阳光心理

健康

教育

文化

分类: 心理常识
你需要心理咨询师


1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病了,大家都会先想到去医院,然后医生写病名、照方拿药。

那么,如何给心理做个诊断,是否一个心理医生也是这样,定个病名,然后开始动手施治呢?

在没来之前,心理求助的人可能会想:心理诊断能符合我内心嘛?要是符合了,我该怎么办?不符合未来又如何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听到一个准确的诊断后,这个时候来访的人内心往往且忧且喜:忧的是这接下去就要看你怎么收拾我了。喜的是眼前这个能收拾的说准了,心里稍做平坦。

当然有的人还会自然而然产生心底的愤怒:你怎么能这样看我?

别人不知道,你知道,当然以后我就找你这家伙了,因为你明白啊,还有我此刻非常难受。觉得我就是这个病。
 
这里有个很小很小的问题,就是病的是人,还是人的病?因为来找心理医生的人往往搞不清楚自己是人,还是心理问题。
 
大家不要笑。恰好是这一点让心理学在这个社会上遭遇到很大误解的地方。

因为心理这个玩意是说不出看不见,说身体出毛病了,好嘛,照方拿药。但心理这玩意一开,问题可就大了。
 
想想看,大家会得感冒发烧,但没人会说某人是感冒人,发烧人。无论你患哪一种心理问题,都是生命旅途中可能遇到的事。

就跟这个世界从没哪个人说自己一直没有心理痛苦。如果有说,那么你基本可以肯定说这个话的不是疯子就是否认。
 
而这,恰好说明了人的心理本身莫测和思维系统的流动与无限扩张性。
 
这个问题,一到心里边就容易糊涂。不但是寻求治疗的容易走入这个思维,而且很多心理同行也不注意这个地方。

2

当然过去这些都是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来谈,今天我的这个角度是从求助人角度来说这个问题。
 
简单说,就是你是人,有心理问题就和感冒头疼一样,该咨询就咨询,该吃药就吃药。
 
有了问题,就实事求是来面对,没有必要刻意隐瞒,也无需夸大。换句话说,有心理问题是人不想得的。但遇到了也没啥好回避。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句话说,“啥最好都有,但最好别有病”,没人喜欢病,但它既然来了,不过是人生遇到的一个问题,一个格局,也是一个困难。

讳疾忌医这里是不可取,但刻意夸大疾病本身也是框自己,对己不利。
 
这里又要引出两个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问题:一是广告传播心理;二是心理问题等于必须咨询治疗的问题么?

每天打开新闻报道,再看看电视广告,发觉这个世界简直他娘的活不下去。

要你该用什么什么牙膏,再用啥啥药品,其实是人都明白,商家为了盈利,变相恐吓,固然可以理解,但这里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我们要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恐吓宣传的世界里活下去,就必须学会麻木否认的心态来面对这些,否则就活不下去。

我个人也经常用这种心态,让自己稍微保持稳定心境。说明大家伙活的都不容易,很坚强。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来找心理医生,也因为找心理咨询师是要花钱的。但是,任何一件事有它的好处,也一定会产生它的弊端。
 
可能有的人现在就想了,你说的话不是前后矛盾,自抽耳光嘛?

哈,你说的我明白,不就是鼓吹人去找,去看你们心理医生,然后你在那里收银子。哥们,你这点小心思,别以为我不知道,呵呵……
 
这样想当然没问题,而且一点问题没有,恰好说明你有着坚强的意志抵御外界信息侵扰。但如果这样做了,就有点问题。为什么呢?

 你需要心理咨询师

现代人都活的不容易,要活下去必须坚强。但恰好是很坚强,一旦到一而再再而三去关注心理苦恼,就可能不再是一般问题。

因为你的身体心理本身是健康的,你说谁没事的时候去关注这些,一般人就不会去关注这个。想干,想玩的事情多着呢。
 
生活里往往很多人这当口在琢磨:心理问题,是不是该去看看呢?还是没啥忍着再说?想来想去想不明白,于是生活有点烦,再加那么一点烦。
 
换句话说,你觉得自己想去找心理医生的时候,还是尽量找心理咨询治疗来求助。
 
因为请大家想一想,有问题的话,很自然你的身体或心理健康防御机制也会自然调整解决。

但如果到了持续存在到相当一段时间后,就可能问题的性质就不再是当初你以为的那样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或心理本身就具备调节的能力。
 
我临床经验这些年,还真没遇到一个吃好喝好,没事来让我开心一下的来访者。甚至闲聊者都多少带着自己特别的原因。

我也想来个让我开心,不焦虑痛苦的人士,花钱来找我的,因为我也是人嘛,具有寻求快乐的天性。

很遗憾,没有。不知道各位同行有没有遇见过,有遇见的是真幸运。

3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所以大家伙不要当自己还不够吃苦,还是本着实事求是地活着。
 
但这里面又隐含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机体自然调节能力,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另一个是外界帮助,刺激协调解决能力。

这两点都非常重要,应当说无论何种情况下,机体自然调节能力都是主要的,根本性的。但是,并不是说,不需要外界的、专业的帮助。
 
现在有一些心理自助书籍,当保健书看一看,没错,参考一下,也没错,很欢迎。

但拿这个做决定,就有点不太靠谱。

因为一个专业心理工作者可能花很多年时间用于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观察,然后你看一下书就解决了。你觉得这可能么?
 
我想,没有人真生病了这样干。同时,我也不希望大家陷入到绝对自我状态或者虚无主义当中。因为这个本身就脱离了我们现实身体以及所处的环境。
 
事情往往是这样,业有专攻,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专业方面的只是寻求专业方向上解决,将自己有意义的生命投入到自身努力的事业中去,最终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我想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达到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也因此,我建议大家树立相对成熟客观的人生态度,来应对现实处境,尽量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完成自己人生使命,更加健康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下去。
 
其中,社会有一些人当听到心理问题需要调动自己内心的力量,所以认为光靠机体,人定胜天法,不可取。

还有一些人认为完全靠外力,自身不参与,不负担自己责任,也不可取。

前者是精神上的“义和团”,后者又可能是消极悲观。

因为这两种思维的本身就有一定局限性,以偏概全,属于过于片面主观的看法,恰好是心理学需要处理的范畴。
 
真正可取的是既肯定自己力量,投入进来,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了解他人,信任他人,最后才能让心理问题得到一个相对良好的解决与处理。



你需要心理咨询师
呵护心灵   播洒阳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