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

(2018-06-20 10:40:59)
标签:

时尚

情感

汽车

美食

旅游

分类: 阳光案例
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

约翰•布雷萧在《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中指出,婚姻是家庭系统的核心。父母各自的状况,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家庭的基础。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不健全的家庭来自不健全的婚姻,而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

悲哀的是,不健康的人经常会被那些跟他们一样,或者比他们更不健康的人所吸引。家庭的影响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也决定了他日后发展人际关系及建立自己小家庭的模式。也许你不同意这种说法,也许你会说,你的婚姻形态与父母恰好相反。然而,选择与他们恰好相反的步调,也表示你仍然如同被催眠般,处于父母的影响之下——我们同时被自己的喜爱与憎恶所牵制。

家庭的不健全具有代代相传的特性,因为不健康的人通常会娶或嫁一个来自同样不健全家庭的人。这种恶性循环很难被破解,因为两个不健康的人结合,会组成一个新的问题家庭,继而形成难以摆脱、代代相传的病征。

去年五月份,来自洛龙区的朱倩(化名)走进了阳光心理咨询中心。

朱倩怀疑自己的丈夫出轨,百般询问求证未果,现在夫妻关系陷入冷战,用朱倩的话来说,现在就成天吵吵着要离婚,只是找不到切实的证据,老公“死不承认”。但是自己又舍不得多年的婚姻,希望能够挽回,于是就来到阳光心理,寻找咨询师帮忙梳理一下状况,看看婚姻能否存在可能挽回的余地。

阳光心理资深咨询师付老师接待了朱倩。

而朱倩在咨询一开始,就不断陈述自己对夫妻关系陷入僵局的愤怒,面对“出轨”的质疑的感叹,付老师能够感受到来访者的内心澎湃着的,对亲密关系的惋惜,对婚姻瓶颈的哀伤和对丈夫恨铁不成钢的埋怨。

但是,付老师也感受到,来访者内心依然存在着对对方的爱,以及在对冲突的描述中,看不出彼此三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此,付老师没有去触碰和帮助来访者去在探寻生活细节,去“收集”丈夫可能出轨的“证据”,而是,“退后一步”引导朱倩从更大的视域,从双方原生家庭的角度,去谈一谈他们小家庭和大家族之间的生活,情感交流等等情况。

就在朱倩慢慢的陈述双方家族的亲情交往过程中,付老师渐渐发现,现实中朱倩夫妻关系不匹配和同步的部分,源自与原生家庭的创伤。

这部分习得性的创伤,并没有随着小家庭的建立得到冲淡、消化、弥散,反而因为夫妻关系的越来越亲密,彼此童年创伤为满足的缺爱、缺关怀的遗憾,转而对对方的攻击性索取

朱倩也渐渐意识到,自己对家庭问题看法局限肤浅,个性强烈,很多时候,任性不听解释,也没有深层去考虑。
最终导致夫妻两个渴望爱、相爱却又因为童年创伤不懂得表达爱的人,最后选择了“赌气”的方式,在夫妻亲密关系上互相对抗,用性生活去要挟对方,导致家庭进入离婚的危机。

寻找到了症结,也就找到了“破解”的方法。付老师运用家庭疗法和精分动力建议来访者:

第一,改善亲密关系,保持一定的周期和频率。

第二,沟通方式上,朱倩要放下“小公主”心态,学会引导丈夫。

经过咨询,朱倩感觉收效很好,对付老师非常感谢,感谢付老师的耐心、细心和专业。

付老师认为,生活中,热恋中的男女也好,家庭中的夫妻也罢,与相爱的人讲道理很难;很多关爱孩子的父母发现,和成长中子女交流很困难;很多老年人发现,自己和子孙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

为什么,越是相爱的人越不讲理,为什么越是关怀的亲人越无话可说呢?

任性是因为有感情

相爱的人反倒不能交流,就像林黛玉最爱贾宝玉,爱得不要命,可是一见面就吵、就哭。越是相爱就越容易吵架。

这是因为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情如果很一般,就很客气,很有礼貌,很尊重人家跟你不同的东西,有一种求同存异的倾向。

感情越好,对对方越关心,求同的倾向越强,达到一个峰值,也就是最高点,就接近全面求同

明知对方对自己有感情,感情强烈,就越不讲理、苛刻,有点专制了。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父母子女子之间。父母亲最爱孩子,但是最难沟通。感情好反而不讲理了。爱情就是强烈的感情。情和理是矛盾的,强烈的感情就是强烈的不讲理,这也是人性的一种缺陷,可人性的美好也在这种不讲理之中。
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

尊重就是接纳和你不一样的逻辑

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明确告知一个观念——你交流的对象,不管是同学、同事、父母、师长,或者亲人、谈判对手,你不要以为他和你是一样的人。

在同样的情景面前,你看到的,他们可能看不到;他们看到的,你可能看不到。

他思考的逻辑也和你不一样。不管他和你多么不同,你都要尊重他。学会交流,就是学会尊重和你不一样的逻辑。

《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指出,我们常常说配偶是自己的“另一半”,这种说法正暴露出错误的婚姻观念。僵化的性别角色认为两个“半人”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完整的人,就好像以为二分之一的平方等于一。其实二分之一的平方是四分之一,比原来的二分之一还要小

因此,两个期待借由婚姻使自己完整的人,结果会比婚前更不完整。这或许可以说明众多怨偶的由来及离婚率逐渐上升的原因。

两个“半人”的结合是“陷人情网”,而非健全的关系。在情网中没有人能够自由脱离;两个人都上当了,误以为对方能使自己完整。其实随着时光流逝,在婚姻生活中往往孤独日增,惧怕不减,双方越陷越深。

在婚姻咨询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样的夫妇,事实上没有能力分离,因为他们在情绪上彼此依赖,双方绑在一起,活在不真实的幻想中梦想着快乐。这种情况仿佛两人共乘一艘独木舟——当一个人移动时,另一个人也被迫移动,毫无选择的余地

在健康的关系里,双方相互渴望,却不是因为不满足的需要而结合。因此,双方各自致力于自身的完整,并且愿意一起成长。就像歌德所说的,彼此皆提供给对方一个稳定的空间去完成,并且放弃控制、批判、埋怨以及吹毛求疵。在这样一个没有批判的空间里,个人可以尽情发挥他的自由

有了这样的自由,个人也因此能无条件地接纳自我。自我接纳乃是导向完整人格的大道, 当一个人无法接触他真正的感觉、需求及想法时,他就跟自己分裂了。那些所谓的“应该”、“必须”、“绝不能”等,都是导致个人跟自己分裂及疏离的内在枷锁。

人常常在心里跟自己交谈,由内在自我的交谈中所引发的交战,造成不断的冲突及内心的挣扎。这使我们的存在产生困难,陷入不确定的状态,什么事情都要在心中先斟酌一番,“我应该”或者“我不应该”,像破唱片一样在心中重复播放,自我因而迷失在内在的对话中,跟真我越离越远,这会消耗我们的精力,降低我们的功能。

不健康的家庭设定了无数个“应该”、“必须”来限制孩子。毒性教条不时在家中监视审査着我们,因此我们耳边经常响起这样的声音:“你不应该这样感觉!” “为什么你要那样想呢?”或是“你怎么那么笨!”、“你只是在空想罢了”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本性中的一些特质不断地被否定。一旦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愤怒,就不再感觉到生气,愤怒就脱离了身体,自我防卫压抑而变得麻木。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恐惧、伤心、性欲和想象力上,于是我们失落了自己的感觉,变得迟钝甚或麻木不仁。

当人带着内在的欠缺和不完整的感觉步人婚姻时,他们的关系正朝麻烦走去。在热恋期间,男孩和女孩都非常愿意付出,因为他们幻想终有一天会得到对方,而使自己变得完整。这种借给予来获取的行为是婚姻的大忌,也是爱的假象,然而当事者仍然幻想会因对方而达到自我实现。

求爱是一种充满迷惑与虚妄的行为。强烈的情感是坠入爱河的特征,所以恋爱的人是没有理智的。失去理智的状况让人回到母子共生的时刻,如果个人未分化成功,没有区分自己与他人差异的能力,就会把早期被剥夺的情绪需求,期望在恋爱中得到满足。因此为了享有和对方的“一体感”,个人会选择放弃自我的界限。

不健全的婚姻是由两个受内心空虚所驱策的人建筑起来的
关注阳光    关爱健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