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倾型人格与外倾型人格

标签:
时尚 |
分类: 心灵保养 |
荣格以人与环境互动模式的不同,将人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这是基本的粗分。其间,还细分为情感、思维、直觉和感觉,四个分属。这样就是八类人格。现在国际最流行的职业心理测评MBTI,就是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十六种人格。
什么是外倾型人呢?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外在客观事物为核心。这种人容易与外部世界和谐相处,但这种和谐有个限度,那就是止于迷失自我。因为外倾型人很容易忽略内在的自我。
内倾型人呢?就是认知世界时,以内在的自我感受为核心,倾向于将内在的感觉和观念投射到外部环境中去。这种人呢,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观念与现实的冲突。
外倾型社会的好处,是科学精神、务实精神的发扬,是注重社会规范和物质文明建设。但弊端也很大。因为在外倾人看来,感悟、精神、心灵等等,全是幻觉,不是客观存在。对此,荣格有段很精辟的论述,“只有病态的心灵才会忘记认识必须要有主体,倘若不是因为我知,便没有任何认识可言,便也没有世界可言”。他还说“主观因素是像海洋宽广和大地辽阔一样的具体事实”。对内倾人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但是他们却无法在外倾的社会形态中得到印证,或者说印证起来非常苦困难。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敏感多思,注重自我感受的人。他们在面对这个物化浅薄世界时有种苍凉无奈,乃至病态的屈从与逃避。这些人就是内倾型人。社会的相对少数。他们在一般人看来,有些神经质甚至有妄想狂。思想丰富,行动力很差。对自己关注的事情,无论事业和爱情,总是先有一套精致完备的理论,然后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或者说用实践去印证自己的理论。他们被认为是不现实的,缺乏效能的,主观的,愚蠢的。其实,他们反而有着更加丰富和聪慧的心灵。一般人奉为圭臬的那些社会准则,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屑或者一定要弄明白为何如此。
一个杰出的内倾型人,是更容易感悟真理的人。是这个物质世界里,精神与情感的维护者。在研究领域,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他们往往是天才。他们抵达的深度和目光的长远,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如果荣格是对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作为一个注重感受注重理念的内倾型人,在遭遇生活的挫败之后,首选要更加坚持自己的人生准则。当你反思时,首选要质疑的是自己的欲望,而非原则。两者都不质疑而坚持到底的强悍内倾型人,就是希特勒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