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热点】大学生手握5000好友向大排档索3000推广费,结果……

分类: 社会心理 |
近日,一则广州大学生威胁学校附近大排档老板的帖子在网上热传。这位大排档老板英姐表示,广州大学一位学生来找她谈宣传推广合作,并索要3000元的微信推广费。被拒绝后,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诋毁大排档的名声的言论。
随着创新创业的浪潮,大量学生走上了所谓自主创业的道路,但其实更多都是一些校园传媒公司,做些地推和广告业务。
但这几年,这个校园广告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泡沫,由于大学生直接年消费突破5000亿,并且代表着未来的消费趋势,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看重大学生校园市场。
本来大学生创业是挺好的一件事,你有人脉,我要做推广,我们就合作愉快。但是……
谈合作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
不能一方不同意就强行达成合作吧?
我们此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为什么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呢?
首先、这样的事件,在当今社会它不是个例,而是很普遍的。因为在我们长期接受的教育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但是,这个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跟大排档老板谈合作时,却受到了老板的冷漠待遇(最少在他看来老板对他不够热情),这和他长期以来的认知是相悖的,让他没有办法理解,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会生气,从而产生报复心理。
第二、手握5000微信好友,这是一种资源,而利用这种资源去挣钱无可厚非。可以说这个同学是具备一定的经商的头脑。从收集积累这种资源到想通过这种资源进行盈利。他是聪明的、也是有一定能力的,在学生中间也有很高的威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信心膨胀也是在所难免。如果这时候出去跟人谈合作被拒绝,在他的心里感受到的就是恶意的伤害,那报复也是可想而知了。
现在大学生持才而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很容易受挫,出现问题往往不是想解决问题,而是报复。
第三、可能是自卑感作祟。当一个内心隐藏有“强烈”自卑感的人被拒绝时,他因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知,他会感受到不被认可、被否定,认为你拒绝我的行为,就是在说我不好。同时,他为了掩饰自己,不想被周围人看到我自卑的一面,不想让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他就会采取比较极端的行为,比如:发怒、报复等等。总之,那时候所有对他的劝说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他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通过“报复”等行为带来的快感替代或抵消了自卑带来的心理压力。
对这样的事件,我们要有客观的认识,谁对谁错,在这里我不想给予评判,我只想呼吁大家关注这样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去指责一件事或者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