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科】依恋和分离个体化

(2016-08-16 10:05:54)

一说到依恋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过度依恋可能会使人不能独立不能成熟。殊不知,不成熟除了过度依恋导致以外,依恋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幼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母子依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依恋也是小孩为了适应人际环境而发展出来的防御性安全策略。


依恋的作用是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的一个阶段重要的短期生存、应对策略。从这个解释就不难看出,依恋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客体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一。

依恋这么重要,那是不是依恋关系要一直保持下去呢?


有一位母亲,由于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所以只有她一个人带孩子,从孩子出生满月开始。这位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先是接来了娘家妈,但是后来发现姥姥老是吼孩子,就干脆把自己的工作辞了,专职在家里照顾孩子。她的目标是孩子不能受一点委屈,所以她时时处处关心呵护孩子。孩子呢也确实讨人喜欢,很懂事,上学之后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这让母亲更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的。回到家妈妈不让他去做家务,连吃饭也不让他去盛。她让他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http://www.soppt.com/softimg/2015/05/201564234452671_m_thumbs.jpg

妈妈这样良苦的用心,到这个孩子上初中以后却出问题了。先是不想住校,因为他一直和母亲睡。然后是看不惯同学,觉得同学都很自私。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去上学。不难看出这是母子之间依恋一直持续造成孩子不能很好的适应学校环境的一例失败案例。


如何既让孩子有依恋又不至于过度呢?那就需要引出另一个心理学概念——分离个体化。


这是一个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主要是指一个人脱离原本所依赖的家庭而形成自己独立个性心理的过程。大家注意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点。分离个体化主要是在青春期开始,但实际上却是在幼儿期就开始而且持续一生的过程。


分离个体化和依恋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尽管从表现角度看它们可能相互对立相互冲突。但是从本质看这两个过程却是相互伴随、相互依存,更是无法彻底的划清界限。


 但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觉得幼儿期主要发展依恋关系,也就是说亲子关系里依恋是主题,分离个体化处于次要的地位,也应该注意有所发展。进入学龄期应该渐渐是分离个体化占主题地位,依恋将渐渐退于次要地位。到了青春期分离个体化更应该是发展到高峰阶段,孩子更多的要体现自主性,彰显个性,有和家人父母完全不同的想法见解。


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完成分离、形成完整的个性而继续依附在父母家人之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原来的“儿童心理学”后扩展为“发展心理学”的原因之一。


依恋与分离个体化这两个概念,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是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一个人从小关于自己的认识、看法只有到青春期才会思考我是谁。这时候会动摇自己原先有的部分。进入青春期以后会发现原来的自己不见了,需要重新建构一个独立的自我。还有就是在家庭以外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友谊和爱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青春期将早期的客体关系重现,回到幼儿期依赖与独立的矛盾中去。内心对于独立面对的期望和恐惧交织在一起,非常的纠结。


父母陪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应该做的是,在孩子没有能力的时候帮他做,甚至替他做事情。在孩子有能力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做所有一切他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这个能力的表现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外在身体上的力气,一种是内在心理的心理能量。对于成年以后的孩子,假如身体遇到了伤害,自己难以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去代劳。

http://www.jzgabmfw.gov.cn/UsersFiles/image/20130627/20130627145908_5330.gif

同样的,在心理上,遇到极大的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孩子的内心也会退回到婴儿期,这时候父母怎么样照顾都没有错。但这时候需要有一个关注或者说觉察,这个阶段的帮助或者代替时间不能太久,给孩子一个喘息的机会以后,慢慢逐渐交给他自己去完成。就如小时候鼓励他学习走路一样,陪伴着,但坚定的鼓励他自己走出挫折,开始重新走入社会。


那么分离个体化在青春期时该怎么样发展?


怎么样独立和怎么样依恋或依赖,这是孩子自己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一方面要面对失去与父母连接的害怕与恐惧,希望和能够与母亲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又害怕被控制,失去自主性,而希望和父母保持距离。这时候的父母要给孩子的一种感觉是,你长大了,要成为自己,为自己负责。但父母永远会在你需要的地方给与你鼓励和支持。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段父亲给儿子的话“孩子,爸爸没有用,什么都帮不了你。你的未来生活只能靠你自己。你去外面去闯吧,闯不好,实在找不到饭吃的时候,你回来爸爸会在家里给你留着一双碗筷和一张床!”这时候要想办法将孩子推出去,但不等于以后永远和孩子没有关系了。在最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父母一直在那里等候着自己。


就像刚刚案例中的妈妈,她如果知道分离个体化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她还会那样对待她的宝贝儿子吗?


 注: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