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有多难
(2010-05-23 17:32: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社会心理 |
经常从报上看到诸如“女子遭调戏,百姓遭抢劫,围观者众多却无一人挺身而出,致使歹徒违法行为得逞,扬长而去”之类的报道,每每此时,心中便感到一种莫大的悲哀。
从小就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们敬仰三分,在那不谙世事的岁月里,一度幻想着长大后有朝一日要成为铲除人间一切不平事的英雄豪杰。可幻想终归是幻想,如果真正面临歹徒乖行凶的那一刻,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勇气奋不顾身地站出来,阻止歹徒的恶劣行径呢?我想,如果时间能倒流到十多年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一个“敢”字,那时初出茅庐意气风发,自然是嫉恶如仇无所畏惧。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变得世故而老成,为人处事变得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步步为营,曾经的锋芒与锐气日益消退,虽有“见贤而思齐反省之心”,却少了“闻恶而拍案发怒之胆”,如果真的面对此场景,或许也会像众多观众那般视若无睹,宁愿做个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
不管“明哲保身”是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道德的人不少,但义无反顾地维护道德责任的人却不多。因为维护道德需要一种勇气,在这个讲究现实的社会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为不少人信奉的生存哲学。虽然,穷凶极恶之人永远是少数,可这个世界的逻辑往往就是这般反常,“邪不压正”有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者存在于书本中,在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绝大多数正义者屈服于这极少数邪恶之下,让众多的正义感只能留存于人们心中而无法抬头,也正是基于这种从众心理,才造成邪恶猖狂、正义萎缩的现状屡见不鲜。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少有道德、讲正义的人,在更多的时候,有着更多的人都想见义勇为,但他们缺乏的也就是这种敢于针锋相对地直接同邪恶作斗争的道德勇气,由于人人都不愿意“惹祸上身”,更多地选择了逃避和漠视,见义而不勇为,见死而不敢救,酿成了诸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这说不清是谁的错,或许只是时代的错,我深知个体的力量当然有限,但无数的个体加起来,其力量就非同小可了,这需要众多的你、我、他从现在开始改变观念,从自身做起,以集体之强大的正义力量,来驱散那些卑微而渺小的邪恶之气,我想,那时,我们的社会将不再有见义而不敢为者,和谐社会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从小就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们敬仰三分,在那不谙世事的岁月里,一度幻想着长大后有朝一日要成为铲除人间一切不平事的英雄豪杰。可幻想终归是幻想,如果真正面临歹徒乖行凶的那一刻,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勇气奋不顾身地站出来,阻止歹徒的恶劣行径呢?我想,如果时间能倒流到十多年前,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说一个“敢”字,那时初出茅庐意气风发,自然是嫉恶如仇无所畏惧。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变得世故而老成,为人处事变得那样前怕狼后怕虎,瞻前顾后步步为营,曾经的锋芒与锐气日益消退,虽有“见贤而思齐反省之心”,却少了“闻恶而拍案发怒之胆”,如果真的面对此场景,或许也会像众多观众那般视若无睹,宁愿做个明哲保身的“缩头乌龟”。
不管“明哲保身”是不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但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道德的人不少,但义无反顾地维护道德责任的人却不多。因为维护道德需要一种勇气,在这个讲究现实的社会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为不少人信奉的生存哲学。虽然,穷凶极恶之人永远是少数,可这个世界的逻辑往往就是这般反常,“邪不压正”有时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者存在于书本中,在更多的现实生活中,往往就是绝大多数正义者屈服于这极少数邪恶之下,让众多的正义感只能留存于人们心中而无法抬头,也正是基于这种从众心理,才造成邪恶猖狂、正义萎缩的现状屡见不鲜。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少有道德、讲正义的人,在更多的时候,有着更多的人都想见义勇为,但他们缺乏的也就是这种敢于针锋相对地直接同邪恶作斗争的道德勇气,由于人人都不愿意“惹祸上身”,更多地选择了逃避和漠视,见义而不勇为,见死而不敢救,酿成了诸多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这说不清是谁的错,或许只是时代的错,我深知个体的力量当然有限,但无数的个体加起来,其力量就非同小可了,这需要众多的你、我、他从现在开始改变观念,从自身做起,以集体之强大的正义力量,来驱散那些卑微而渺小的邪恶之气,我想,那时,我们的社会将不再有见义而不敢为者,和谐社会也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