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小组第六次活动
(2010-03-10 11:14: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关于阳光 |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洛阳阳光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也以新的姿态面对广大的朋友。3月7日下午在乔迁的新地址里,阳光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第六次活动在大家的期待下顺利进行。
参加的老师有:蒋老师,王老师,冯老师,张老师,高印和戴敬。也许是春天来临的缘故吧,每个人的表现的显得很有生气。活动开始,在蒋老师的带头下,每位老师表达了之前一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接下来活动的期望。大家表达的情绪方面的变化多些,不论是之前小组刚组建时的期待,还是参加后的感受,以及年前年中停滞这几次给大家带来的内心体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在里面。这些情绪里面有:期待,迷惑,失望,害怕,嫉妒等。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下嫉妒情绪的由来。这源于我们小组的一位优秀的成员--------李老师。她的加入给我们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来了震撼,她的谈吐,学识及对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见解让大家很佩服,但同时也给某些成员心里带来了嫉妒的情绪体验。为了分享这个体验,并让已经成为咨询师及即将成为咨询师的我们对各自的情绪体验有强的觉察力。王老师在这次活动中首先与大家做了分享。她表达在对李老师有了嫉妒的情绪后,和其中的一位成员-----戴敬说后感觉着这种情绪减轻很多,之后又在一次活动中当面向李老师表达后,那种感觉似乎就没有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情绪表达方式。大家随后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自己的情绪觉察能力如何?觉察情绪产生的原因?怎样化解这种情绪?对于这些问题不但是我们咨询师,对于每一个社会人的大家来说,都应该有所思考。各位老师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情绪,一般大家对自己的情绪以及产生的原因都有所领悟,但是多采取的是压抑的方式。因为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就不愿再去想那么多。这个方法不能说好不好,但是如果真的领悟了情绪产生的根源,那么说与不说似乎结果不大。重要的是自己真的领悟了而不是压抑。但是如果真的能说出来,那么也就释然了。这个从王老师和冯老师讲了个案中表现的很明显。对于情绪这个问题,今天讨论的问题不在于分出哪种情绪管理方式更好,而在于培养咨询师对情绪的觉察能力,知道它产生的根源,并能找到适合自己和来访者的化解方式,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讨论了情绪这个问题外,在大家表达各自对情绪的看法时,由冯老师分享的自己的一个情绪产生的小故事,我们在对她的情绪判断时,认识到防御机制在个人情绪表达中的掩饰作用。冯老师对自己情绪的领悟源自自己母亲的一句话,而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觉得释然了。一部分老师被冯老师这样解释绕进去了。可结果呢,是这样吗?在蒋老师的提示下,了解到冯老师的释然可能并不如她自己认为的那样。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咨询中,面对来访者说的一些话,我们应该打个小问号“?”,多追问几次,澄清几次,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原来是这样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带着来访者,而不是被来访者绕进去。
还是那句话“咨询师能走多远,就能带着他的来访者走多远!” 作为咨询师的我们学习与成长的道路是永无止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