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很难长寿

(2013-02-18 19:46:00)
标签:

民营企业

长寿

生存土壤

水土不服

国企

分类: 管理思潮


近日,有消息说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才3、4年,这令我非常吃惊,但我丝毫不否认,因为我深觉民营企业创业的艰辛。据我所知,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长达40年,而英日等国家的企业也都非常长寿,寿命长达五六十年。我国民企的寿命为什么如何之短呢?

我想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谈起。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重组期,而每一段时期又大概包括十至数十年不等,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企还远没有迈过初创期,就过早地夭折了。民企短命之甚叫人不得不扼腕叹息。

事已至此,人们不竟要问,民企为什么如此短命?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民企多是做一锤子买卖的,要么卖假冒伪劣产品,要么就是皮包公司,等通过行骗赚足钱后就宣布倒闭,另起炉灶,然后故伎重演。应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初期,诸如皮包公司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把民企短命归结为民企自身原因站不住脚,理由是,什么样的土壤长出什么样的芽,民企普遍短命只能说明培育民企的土壤无限贫瘠。

在这里,有必要把民企和国企简单作一下比较。生长在同样的一片土壤里,许多国企之所以能够做到长寿,至少不那么短命,主要是因为国企有着民企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特别是对于具有垄断经营权和资源独占权的国企,更是拥有市场定价权,这样一来,国企想要不长寿都难。反观民企,一方面市场成熟、利润有保证的领域多被国企占据;另一方面且不说各种税费摊派足以让新生的民企喘不过气来,他们也没有国企那样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政策优势。于情于理,于内于外,民企自然无法和国企竞争。除非拥有足够的资本和耐力,民企想要活过初创期,那简直是奇迹。最后奇迹下来的,自然就成了中国民企的佼佼者和地方政府的宠儿,但后者毕竟是极少极少数。

经济理论早就告诉我们,民企以其灵活的机制才是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放眼世界,我们也很难找到哪个企业竞争力强盛的国家不是由民企主导的。因此,面对短命的民企,除了反省,我们还是反省,一是从培养现代企业的角度发现,反思我们(民营)企业的成长土壤是不是太过恶劣,以至于让他们都活不下去,二是向国企和民企同等赋权,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也只有这样,民企短命的现状才有可能得到缓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