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燕子北飞
燕子北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98
  • 关注人气:8,7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需征求意见的不是教改规划纲要

(2010-03-01 15:40:32)
标签:

教改

民意

规划纲要

办学体制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今天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规划纲要》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据介绍,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规划纲要》设计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中新网228日电)

站在教育发展与民意结合的层面来考虑,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能做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进步。并且,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整体面貌之所以和社会公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也主要是因为包括教改规划在内的教育政策规定在听取民意方面做得不够,闭门造车得多,问计于民得少。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此次教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充满期待。

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制订教改纲要的过程中向民众摊牌固然是好,可是,在广大民众看来,他们真正关注的,其实并不是纲要的具体内容,而是纲要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现象本身。也就是说,至少从目前来看,纲要向公众征求意见的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这从网民留言的冷清程度也能够窥视一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纲要用的多是抽象、概括、展望式的语言,真正做到明确无误的少之又少,比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之中的“基本”二字难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二是相对于择校费、招生计划、大学级别等具体问题,纲要和民众的直接联系较少,让人们提不起精神。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总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纲要太过大而全,让人不知道往哪里提,怎么提,提什么好。

那么,人们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最需要公开征求意见的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人们关注的核心正好是体现在纲要之外,纠结在纲要的字里行间,却又来不及充实的那些具体而琐碎的细节问题,而这些,才与人们的期待息息相关。比如纲要提出了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这6项任务都非常迫切,可是,人们更加迫切想要知道和参与制订的恰恰是如何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如何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如何改革办学体制等等,而这又是纲要囿于自身的高度和广度所带来的局限性不可能办到的。

不难预料,在公开征求意见后,纲要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恰恰是这种可期的不大变化,印证了人们对于纲要制订后的莫大期待。那就是如何出台一系列措施来落实纲要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并且,首当其冲的是,要确保这一系列措施也能够像纲要本身一样,在正式出台之前能够做到充分听取和吸收民意,让教改中的民意无处不在,让民众参与贯穿整个教改进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