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有何不可
(2010-01-12 11:51:10)
标签:
就业耶鲁大学毕业生高等教育中国教育 |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1月8日,环球网报道的这则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则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
从个人感情因素上来讲,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的确难以接受,因为祖国是母亲,接受祖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怎么能够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给外人呢,这不是吃里爬外吗?我并不否认中国毕业生向耶鲁捐款存在吃里爬外的嫌疑,可是,我忍不住想要问的是,中国辛勤培养出来的为什么要把巨款损给人家美国耶鲁大学,而不是中国的顶尖名校北大或者清华,难道他真的没半点爱国热情吗,对我们的教育没有感恩之心吗?
我想不是的。先来看看我们的大学现状,让我们听得耳膜早已起茧的是,我们的大学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会脱口而出,首先是官场,其实是高中后教育,除此之外,就只有文凭加工厂来形容了。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的大学通常是有行政级别的,什么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比比皆是,大量科研经费和所谓的科研成果被证明是中饱私囊或者一堆废纸。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和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80%左右的国际论文分布在低被引区间和零被引区间,这也就意味着,繁荣的背后不过是泛滥的泡沫,国家每年大量的科学资源投入和科研经费支出,制造出的竟是些毫无科学价值的“垃圾论文”。有关资料也显示,我国论文制造已经产业链化,从雇枪手代写论文到论文发表,都是流水作业。只需要十几天的时间,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学术或学位论文就能得以发表。据央视新闻数据,论文产业大约每年有10亿左右的产值。
看到这里,我们自然会觉得心寒,中国毕业生为什么会向耶稣捐款,并不是他不热爱祖国的高等教育,而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太令学子们失望。学术经费不透明,科研成果成垃圾,就算有再多的捐款进来,谁又能保证不会被钻进学术垃圾的黑窟窿。也许有人会说,这位中国毕业生既然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捐款给灾区孩子和贫困儿童,这一建议倒挺中肯,只不过,在经费使用尚不十分透明的前提之下,为了让捐款能够真正用到实处,投入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捐给耶鲁之类的国际顶尖高校也并不是个坏办法。因为从很大意义上来讲,耶鲁之类的大学早已成为世界大学,并不主要为美国服务,更包括全世界崇尚科学的人们。
由此看来,在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这一事情上,最该反思的并不是捐款者本人,也不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而是我们的大学和教育行政管理者们,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更有创造性一些,如果我们的经费使用能够更透明一些,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更开放一些,如果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更自主一些,情况或许都成两样了。但愿我们的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者们能够从这件事情中悟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