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经济发展快,但市民为何收入增长慢?昨日面对全国人大代表的这一疑问,广州副市长甘新也承认广州确实工资有些偏低,今后会逐步提高。他透露,目前正在酝酿公务员涨工资一事,有可能人均涨幅1500元。他同时表示,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会尽可能地向民生倾斜,包括增加市民收入。(《南方都市报》)
不明白是为了增加市民收入所以才酝酿给公务员加工资,还是为了给公务员加工资所以才顺带增加市民收入,但我们知道的是,公务员工资人均1500元的可能涨幅一定会远远超出市民收入的平均涨幅,这也就意味着,不管初衷如何,这起即将到来的涨工资大潮最大的受益者必然是公务员群体。
当然,广州酝酿给公务员涨工资并非没有道理,哪怕是高达1500元的飞涨,论据就是甘副市长所讲的一个小故事,他说,2006年他到华东参加一个会,跟江浙某个市的副市长聊天,对方问他月收入多少,他报出实数后,对方问了一句:“这是不是以美元计的?”讲到这里,全场的代表都笑了。
可惜,甘副市长万万不可能想到的是,在他讲出这个所谓的小故事之后,全国人民都笑了。全国人民到底在笑什么呢?绝不是被甘副市长的小故事给逗乐的,而是脸色苍白、无可奈何、不以为然般的苦笑。这则小故事透露出这样的出发点和道理,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务员工资到底该保持在什么水平,和企业比还是和外地公务员相比始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管跟谁比,反正哪个的工资高就同哪个比,于是就导致了公务员工资向高处看齐的盲目攀比现象。江浙某个市公务员工资比广州高,身为国际大都市的广州公务员工资怎么能够甘败下风呢,所以,广州公务员的工资一定要向对方看齐甚至后来居上。
公务员的工资到底应该以什么标准为参照,国内其实早已有一个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计算方法,那就是公务员的工资应参照当地企业的平均工资来确定,也就是说,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公务员收入水平的客观标尺,后者不能比前者的平均水平要高。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如果仅仅谈纯粹的工资水平,而不论各种福利甚至灰色收入,公务员的工资或许比企业员工高不到哪里去,正是由于各种福利或变相福利的存在,使得公务员的实际收入要远远高于企业员工。正因为如此,社会公众才会对公务员工资人均1500元的可能涨幅一片哗然。如果不顾及老百姓的感受一味地给公务员涨工资,着实是件不十分理智的事情。
当前,在物价持续飞涨,人民群众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大幅增加收入(比如人均每月增加1500元),提高经济承受力的群体恰恰不是旱涝保收的公务员,而是广大低收入群体和普通的企业员工。当然,这并不是说公务员的工资就不能够上涨,而是说,公务员的工资上涨与否,上涨多少,均应该向本地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看齐,而不是时时处处都盯着极少部分人所享有的高收入,不管这少部分人是本地企业员工还是外地公务员。公务员涨工资的眼界向上、向下或平视,不光影响着公务员钱袋的饱满程度,更决定着老百姓对公务员职业认同的心界,换句话说,公务员涨工资的眼界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