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不应成为科研奴隶

(2008-07-18 20:01:35)
标签:

科研管理

中文核心期刊

奴隶

一流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最近,笔者所在学校印发了新的《职称评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作为副教授候选人,笔者发现,副教授的聘任门槛提高不少。以论文(著)方面为例,原先的条件是: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3篇;或教材或专著1部,并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论文两篇。现在的条件是:必须在中文核心期刊或同类级别期刊发表4篇论文,而且必须另有省级以上出版社教材两部,或专著1部,或以第一作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两篇论文,或1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转载摘录或人民大学复印期刊全文转载。(《中国青年报》7月15日)

    科研存在着急功近利是个不争的事实。最近有资料表明,虽然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在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之类的指标上,我们在世界上排名第126位!这就是说,对于我们发表的大量“泡沫论文”,国际同行根本不屑一顾!结合报道中援引的事例来看,我国科研上的急功近利可见一斑,正如报道中所说,许多高校教师已经沦为了科研奴隶,为了完成任务而科研,而不是出于研究的内在需求。

许多时候,大学教师们所选择的论文课题,并不是没有科研价值可言,事实上恰好相反,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十分有研究的必要的,甚至于一个或一些科研人员穷其一生的时间都难以完成,充其量只能充当"巨人的肩膀"。

    企业管理学中有句比较经典的话,一流的企业靠制度,二流的企业靠人才,说的是良好的制度在企业的发展成长中的至关重要作用。科研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没有先进的科研管理体制,纵然有一流的科研人才,一流的科研成果必定难逃流产或者难产的命运。
    然而,现在许多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考核体制却是另一副模样,具体量化的考核指标对于政府和企业职员来说或许恰当,但如果将政府和企业领域的考核方式照搬照抄到科研管理和职称评定领域却往往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许多科研项目,不要说一年两年看不到成效,甚至于十年二十年都有可能是在"做无用功",然而正是得益于先前的无数的“无用功”,才使得巨大科研成果得以诞生。

    必须清楚认识到的是,以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为主要特征的过度量化的考核机制,主要是着眼于防止教师们偷懒,而防止偷懒的潜在因素是行政管理者们的偷懒意识。在科研管理者们的眼里,如果不对学者进行量化考核,教师就搞不好教学,就不做研究。究其原因,并不只是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不够信任,而是“外行领导内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所以,意欲破解教师成为科研奴隶的瓶颈,必须从科研管理体制抓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