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雄少年被保送其实是一种悲哀

(2008-06-30 10:11:31)
标签:

教育公平

少年

整个社会

纯粹性

石堆

地震

汶川

纪燕萍

教育

分类: 教育杂谈

6月28日,来自四川灾区的50"英雄少年"游览了天安门广场。申龙和王佳明面对远处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久久凝视。他们是同班同学,"5·12"地震后,刚刚逃出危楼,他们就自发组成了"学生救援队",硬是通过手刨、肩扛,从如山的石堆里,救出20多个低年级同学,后又带领全班同学,徒步走出北川寻找救援。就这样,二人成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新京报》

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曾被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少年"感动着,他们的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舍身忘死使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担当,他们是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我想,从情理上来讲,一定没有多少人反对将这些"英雄少年"保送进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毕竟,他们给年轻一代树立了杰出的榜样,适当的褒奖理所当然。

然而,从教育理性的角度来看,之于高尚的褒奖本身并不一定与教育机会与教育公平挂钩的,在灾难中勇于挺身而出、置个人生死安危于之度外固然难能可贵,可一个最基本和浅显的道理是,对"英雄少年"的褒奖是褒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前提,两都从来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为了给"英雄少年"以某种程度的褒奖就牺牲教育公平,将无疑使褒奖成为了教育公平的祭品,是万万要不得的。

在依靠教育公平维系社会公平的年代,教育公平已经再脆弱不过,哪怕是再小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激起社会敏感的神经。我们都知道,在不公平竞争充斥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时下,维持社会公平底线,保持社会最基本公平的恰恰不是经济领域的公平,而是教育之于每个人的机会平衡,不论你出生在哪个家庭、哪个民族、哪个地区,你都拥有与其他所有同学一样的接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应该说,这是大多数民众对于教育,特别是高考寄予厚望的直接和最主要原因。

"英雄少年"被保送,我们完成了对英雄的褒奖,与此同时却损害了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的起码信任。尽管说"英雄少年"不常有,然而教育公平却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始终,一旦受到了损害,就不再完美无暇、冰清玉洁。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理应是纯洁的,其纯洁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纯粹性,更体现在教育公平不能因外在因素作任何改变,教育公平一旦被挑战和篡改,教育本身就沦为了一种恰似金银和爵位的奖赏,教育的高尚又从哪里体现呢?

"英雄少年"被保送其实是一种悲哀,这种悲哀不仅属于教育公平,更属于我们的整个社会。因为,教育公平既然能够为"英雄少年"让路,又何尝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和莫须有的理由为其他人让路呢?到那个时候,教育公平何去寻觅,社会公平何去何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