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我说----道德经别解14》

(2009-03-28 09:14:19)
标签:

道德经

道法

道教

道士

天师

修道

杂谈

分类: 法门开示

岱岳归来染碧霞
重入洞天宣妙法
都言人心难清静
能悟道德是仙家

   大家学习道德经有一段时间啦,但是我知道很多人都没静心去悟道学道。能坚持最后的才看得出是不是真心修道,希望大家都能静心守念,少谈妄语,有空多静坐养气。
    我们今天学习道德经第十四章。在开篇前,我要跟大家讲几句,此行到北京后有天与弟子玄岸吃饭时,他说世界五大宗教,只有我们道教是探讨生的问题,道教尊道贵生、爱护生命、保养生命、追求生命永恒的及形神的解脱。道教不专注于死亡,不象佛佛教提出人生是苦的说法,佛教有四圣谛,包含:苦集灭道,这是佛教的根本义理。苦谛就是说人生本质是苦,诸法无我,万物皆因缘而生,所以万法皆空。但我们道教以生为本,生既是道的作用,又是大道的根本性质,道教里任何派别都是以追求生命的解脱为根本,所以我们要保长生而守清静。
   道,不是叫我生者去追求功命利禄、好衣珍宝、美食名车,这并不是道教求生之主张,所以像历代皇帝的求生之欲是错误的,难得长生。
    我们道教反对逆天之性,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我们大家修道要尽量节制欲望,减低生活的标准及享用,对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都要心中杜防,减少或禁断

 

   好,我们开始来谈道。既然学道是讲长生,那又如何入道呢?就是我们一再所讲的静坐守一之法。大道是无形无色的,无象无声无状可名的。大家静坐时,心神合一,默观其神,冥冥默默之中就会体会到道之作用与生发。我们平时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很难感知到大道的,但道无所不在。下面是老子<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名为道纪。是讲修道过程中大道已成无极生化之场,我们的感知器官只有在静中能达到与道相通相合的境界。怎么样去感通呢?易经有句话叫“寂然不动,感而随通。”
   “视之不见名曰夷”。夷在这里作平稳与愉悦,换言之就是清虚自然;听之不闻名曰希,老子云:大音希声,希在这里作稀少罕;而微是作微妙。眼睛看它不见却令人感觉到它使人的愉悦平稳,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感通它的稀有,触不到它形体却能感通到它的玄妙!“道”不可言说,只有身心去体会,不闻不视不触,却道自行其中。
   夷为玉清元始天尊为天宝,希为上清灵宝天尊为灵宝,微为太清道德天尊为神宝。此三宝为一炁之分化,故老子曰:三者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此三种都没有办法去探寻它的穷极之妙处,故混而于一,这三者我们不能去细致地分辨,单究其其感或其视或其闻,有人静中听到声音,就以为开天耳,又有人看到光或其他情况就以为开天目,这都是不对的,只有忘却这三者,以真意存其念,此三者自会浑成一体返朴归真而成元神。

   “其上不缴,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此句是说,对于元神之道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要疏忽散漫,其体上则显出光明皎洁,其体下则不会暗昧无光,缴作光明,昧为暗淡无光。绳绳是求索之意,求索真道会感觉到大道的无涯无际无形无状,不能言其名但是又确实存在,所以它是玄妙不可言说的。归于无物空灵之中。我们静坐下后,其思想意识都进入了恍惚之中,人的主观意识会淡弱,就如波涛之水慢慢使其归于平息,但此恍惚不是昏睡,此种状态慢慢体会后就会进入到大道的无极场中,只有恍惚后才能神如蟾光,性如月明,这是筑基养神之法,前面讲过守中之法。
    此章是老子教我们以神识入道体会道的空无。大道能孕育生命的机与质,在道体去体会宇宙万物之秘及万物生成之源,这就是我们修道之人的最终归宿,不去修,不去守一,如何能悟道而感知大道的玄妙呢?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后。所以老子说:大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迎着却不能见到它的开始,跟随其后却不能见其尾,可见大道无涯无状、周流不虚、无始无终。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把修道的方法次第都已明确告诉我们,大道运行天地万物之中无始无终,所以遵循古之已有的大道规律,来驾驭今天的世间万物及修道,这就是大道最基本的原则之法。庄子云:“通于一而万事毕。一者气也道也,”玄关之窍于无中生有,静默其神,元神自得长生。我们在静坐中把握元神的状态修行养生之术,就能驾驭此身之所有,然后凭此之元神运炼精气,就会逐渐体会大道,遵循大道的规律规范,运转周天而得解脱之道。


我们今天道德经就讲到这里。


答疑:
问:老师,我想问问,正统道教有没轮回的说法?
鹤:我们前面说过,早期道教主张清静无为长生之术,道教以“重人贵生”为理念,道教是以生为主,既然不死,如何又有轮回?道教不是以死亡为主题研究的宗教,轮回是指死后,我们道教如讲死亡轮回,那跟佛教有何区别?道教里也有死亡之说,但道教是很面对死亡的并切超然于死亡的,老子说过:其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所以道教是重视生死观念的,但是如何不去死亡,怎么样使生命延续,才是我们修道的目的。


问:老师,道纪是什么意思?
鹤:我理解的意思是道的规律与规范,道纪为大道的纲领,并不是道德规范。古之道,是大道之已有本来,从古至今道一直延续,所以我们体会古道,以古之道把握今天的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