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子我说----道德经别解7》

(2008-12-21 22:10:44)
标签:

杂谈

丹道

道德经

道法

道教

金丹

老子

太上老君

天师

修道

正一派

庄子

南派

分类: 正一法坛

    今晚我们还继续讲老子的《道德经》。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我们祝福一对恋人相爱,总是会祝福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像天地一样长存。“天长地久”这四个字就出于老子《道德经》。古人的书里有很多成语,我们至今都在用,但却不知道出处,这是文化知识上的不足。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出处,古人的语言精辟,但却有很深的涵义,所以能把复杂深奥的道理用简短几个字概括。我们今天的人写文章图稿费文字亢长却无任何意义。
象老子这样的大智慧更是很难见到了,我们学习《道德经》,要把老子告诉我们的道理都最好记在心中,日常生活工作中反复学习领悟,会有新的启发。我水平有限,也是在学习中,所以我给大家讲的也未必就是正确的。况且我们每人都不是老子,不能把老子思想用现代语言都给一一解释清楚,我主张不要我们的语言去解经讲经,需要靠自证自悟,但是很多人对经里的文字名相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才办这个基础讲座,为的就是使大家能早日迈进学习老子道家智慧的这个门。
     宇宙万物流转,四季运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沧海桑田。很多事物都是在变化中运动,但又都保持着平衡统一,互相依附,互相制约,旧的事物毁灭,会有新的事物产生,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永存的,但天地之气却能生发万物,生生不已而长存。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们前面第五章里讲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老子又谈道天地之道,天地之道无方无边,以清静无为顺应万物发展生育;天地之气,正而无私,为万物之长而存,以其不自生,不谋自长之道,不单纯为自己之生故能天长地久。
     老子前面告诉我们:天地无为,顺应万物发展。这里又谈到这一点。
前几天,想希腊神话里的宙斯就是雷神,他是希腊神话里的众神之王。我们中国道教神话里也有玉皇大帝。这些神都是宇宙的主宰,是人们对天地的人格化象征,天地哺育我们,但也会惩罚我们,我们顺应自然规律,按天地之道去生活,就会长生;但是破坏自然规律,违背天地的运行法则,为一己之私乱砍乱伐,滥捕滥杀,破坏自然环境,这就是有私欲,是破坏自然规律天地之道,天地就会惩罚我们!
天地长生是因为其没有生于死的概念。视万物为刍狗,没有自私之心。我们学道之人,也要象天地一样,去除私欲,心存无私,要经常为他人、为众生奉献,行事先想到他人,才能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自私自利只是一时之利是小利,但这不是长生之道,只看眼前利益是成不了大事的,是愚蠢的行为。所以修道之人心里时刻都要象天地一样为众生,为万物去奉献自我,这就是长生之道。
     《阴符经》开篇即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习天地之道,按天地的自然规律去办事,去悟道。所以,天地实际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修道之人身在尘中而不染尘,不求名而自得,不求利而自获,不为自己之生而生才会长生。所以,很多人批判道家修仙之道是一己之私,这是错误的。道家修仙并不是为自我成仙而修。天地是为万物,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为天下六道众生而修仙,使这个社会世界成为和谐的大同世界。
    龙门始祖丘处机真人,万里赴诏,雪山传道,一言止杀,其胸怀悲天悯人之心。成吉思汗问其长生之道,丘祖坦然相告:“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丘祖很实际地把修道之理告诉我们,要学会养生,懂得顺应自然规律,人之生死病老也是自然规律之一,没有永恒长生不死的神药。
天地万物皆有劫运往来,成住坏空,元会运世,只有一心清静与天地混合为一体,与道相融,回归于道中才是真正的长生。
    老子下面又接着告诉我们修道之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意思是说:所以修道之人,就应了悟天地之理,不争名夺利,懂得养生,事事让人,先人后己,才会使自己由后反先,存身而不殁。明心体道后就会还心于天地而忘我。
从大环境来讲,人类只有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生存,才会更好地生活发展。
    从修身来讲,人不为一己之私,象天地一样保持自然无为之心,从内心去求,像圣人一样为众生无私奉献,就会得到真正的长生。
    从修道来讲,人是万物之灵,性命合一,元神依赖身体的养育而存活,身体为元神之宅舍,而身体也需要元神的协调而生长。
    世人多追求物质,而忽视精神,从而会产生种种痛苦。只顾外部感官身体的追求,忽略精神的涵养。所以现代人类多内心彷徨空虚,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心。
修道人不片面去追求物质方面,还要去养育灵魂,元神,精神,法身。这样身心才会得到圆满,平衡,身心健康。所以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
    宋代范仲淹,我们上学时都读过他写的《岳阳楼记》,里面就有句话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死后,连他的敌人西夏军都为他祭拜,尊他为夫子。就是因为他忘除自我,先人后己,心怀天下。他这句话实际是出自老子的这一章。
我们修道人,心中要有范文正公的这种大仁之心,也要知道如何去修元神。《西派真传》里面有句话说:“抱吾法身,养吾色身,色法兼养,性命双修。”就是讲色身与法身同修之理,我们修道之人,心怀大道,依德而立,扫除杂欲,静观神气相合,不随波逐流,也不浮沉不定。使七情六欲净化,静坐时集中思想,放下自我欲心,不要为求神通求成仙而修道,一心凝神入气穴,用元神之力量来修肉身色身。先端正身体,做到五调:调息、调姿、调心、调意、调神。姿势端正后就会神气舒畅,更好地入静,心神宁静,神经系统就会得到修复,通过调理呼吸会使气血循环,肠胃功能加强。所以就是单静坐就有好多的好处,治疗很多慢性病。我们修道要把色身置之度外,重心神之交合,通过内炼内养,从而使身体健康,这就是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意。
      我们生活工作学习都很忙碌,每天遇到的人与事,都使我们有很大的压力。通过学习老子的智慧,我们静坐,心平气和的感悟下老子说的道理,我们就会豁然开朗,明白大道之理,通过运用道家智慧,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自身本领,抓住机遇,就会笑傲人生的。所以前面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学道之人,要用大道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发展,象老子那样从天地大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不要拘于一事一物,你心里想的小,你看的能宽能看透吗?所以欲念痛苦就多。    
大道是空无的。老子前面告诉我们:难易相随。有困难就有容易,有容易就有困难。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平衡的,只有抓住内因去修炼才会使外部获得圆满。所以圣人是感悟了天地之道,才能够成全他自身的发展,使自身健康长寿成长。
       圣人之所以“身先”、“身存”,是深明先与后、内与外、本与末、人与己的辩证关系的结果。
老子根据宇宙法则揭示了人生法则、修道法则,而又贯穿于社会法则。我们都知道雷锋精神,正因为雷锋无私地去帮助他人,他的精神永远被我们学习着,他活在我们心中,这就体现了老子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思想。
    我们修道人象老子这样说的去做,奉献自我,从利他主义出发,就象歌里唱的:“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这就是修道人要修的大同社会。
     讲个历史上的人物,大家看《三国演义》,都觉得鲁肃这个人物很老实,实际上,鲁肃并不次于周瑜,在某些角度看甚至比周瑜要想得远、考虑的深,也是一代奇才。他年轻时家里是很有钱的。但他把土地卖了,出资出物,救济百姓。深受乡邻爱戴,后来周瑜(当时他是安徽巢湖居巢那一带的县长),带几百人来向鲁肃求借些粮食,鲁肃两个大粮仓,一下子就给他一个,所以周瑜很感激鲁肃,与其成为挚友,后来又推荐给孙权,周瑜是帅哥,鲁肃也是个帅哥,身高一米八,而且他很稳重成熟,更有政治眼光及胆量。赤壁之战,实际归根而论就是他与诸葛亮联合抗曹才会胜利的。当时曹操的势力最强,鲁肃很明白这点,如果三国分立,那肯定不能保存吴国,所以他深明“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理,主张孙刘联盟,历史证明了鲁肃这一主张在当时是正确的,在曹、刘、吴三足鼎立纷争的局势中,唯独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这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也是孙权、周瑜、吕蒙、陆逊不如鲁肃的地方。鲁肃死后,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孙刘联盟完全破裂,而吴、蜀也最终被各个击破,随之灭亡。,鲁肃做事,从年青时就忘我,救济百姓帮助周瑜,待其权重位高时又从大局出发,联合刘备抗曹。所以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也只有鲁肃才配称得上战略家。
      我再讲个真实故事:有个煤矿坍塌,但是奇怪里面矿工都没死,因为班长在井下组织大家一个个按顺序不慌不乱排对出去,他是最后出去的。但是没人员伤亡,后来采访时说如果他们慌乱挤冲出去大家就可能都出不去了,只有先把自己放一边,考虑他人,自己也才会得到长存。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鹤   审核
玄  清  谨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