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八五”的足迹——重回舟水桥小记

标签:
钢铁教育历史铁合金文化 |
分类: 人文 |
寻觅“八五”的足迹
高言常
蜿蜒舟水河,
悠然五十秋,
依依八五情!
2022年深秋,苏君一个电话,引起一直关注“八五文化”的我极大兴趣,于是,邀约三五同好,有了舟水桥一行。
多年,离开舟水桥后,我“非必要”,很少回去。“恨(恨铁不成钢)”,还是“爱”?爱恨交加?其实是厚植于心中的“爱”——难以释怀的“八五情结”!
天气还好,不冷不热。一群曾经在这里奋斗一生的八五人回来了,来寻觅“八五”的足迹,寻找自己职业生涯的脚印,进行一次“怀旧之旅”……
我们来到舟水桥,还是那条舟水河,不急不缓流向湘江……沿舟水河而建的八五厂主生产区,既熟悉,又陌生!
历史上,这里烟囱林立,炉火熊熊,经历了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如今,依然热闹非凡,一路钢铁产品交易的生产资料市场取而代之。东边原来的703车间一带,那条横跨南舟东路而来的平坦如砥的湘江大道,向南延伸,成为连接南北的通衢。
二十年前,电闸拉下,八五厂全面停产;十二年前,退城进园,冶炼电炉灰飞烟灭……这些成了八五人刻骨铭心的记忆。
沿当年一号公路南去,来到曾经风靡一时的“新八万”。拥有八十年代现代化装备水平、亚洲最大电炉、号称“铁合金行业宝钢”等一系列桂冠的冶炼四分厂。昔日骄人的高大伟岸的现代化厂房不见了!变成一片堆积如山的原料场。只有那黄色的办公楼硕果仅存。虽然八五厂渐行渐远,但在尚有历史意义的标志“冶炼四分厂”大门,当年现代化新八万的奋斗目标牌还在:“创五个一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效益”,仿佛重现了那如火如荼的生产高潮,能唤起我们些许的回忆……大门尽管已经杂草丛生,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
不远处是热装中锰生产线(中锰车间)宏伟的厂房,还好没有拆掉,但是里面变成了库房、加工厂。在厂房里,以尚存的半截平台为背景,在时隔几十年后,我在名冠中华、当年冶金部长赞誉的“全国最大的热装中锰生产线”驻足留影。
一分厂(701)、702车间庞大的厂房现在是一溜烟的钢材市场门面。它们可是一九五八年,舟水桥冶炼厂区的第一批建设项目,“老八万”的骨干车间,曾经是八五厂的骄傲……
至于2314、站台、木材厂原料场等,只能行车走马观花,不,观的是废墟和乱哄哄的一片,还有那规模恢弘的综合原燃车间,大门紧锁,被他人他用了……
过了舟水桥,来到八五厂机关的大门。八十年代建设清洁文明工厂时,有过一番厂前区建设,八五厂有了这个铁合金商标“山鹰”标志的厂大门,经过历史风雨洗刷,变了模样。好在,那“遵义铁合金厂”金字招牌历经沧桑,还镶嵌于大门右侧,为八五人留下难忘的记忆,让你回味曾经欣欣向荣的八五厂……我相信,重返八五厂的人,都要在这里留下永久的纪念。
历史总是前进的!八五厂的变化是若干年来国企演变的必然结果。舟水桥地区一九五八年从农村变成工厂,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时代变迁需要工厂迁往他处,这里成为了中心城区,这是历史的必然、进步!奉劝八五诸君,积极面对,不必伤感!
八五厂不在了?不!八五厂实体不在了,但是八五历史文化却通过各种形式传承下来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寻觅到八五的足迹……
在舟水河边的那座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大楼(原来的铁合金图书馆),现在唯一保留有“遵义铁合金集团(八五厂)”称谓的地方。算是“八五人”的“家”。我们在大楼浏览了“八五记忆——八五厂历史文化长廊”,一起回顾八五厂的历程,追寻我们八五人曾经的足迹,回味我们工厂存世五十余年走过的道路,那每一段、每一程……
时隔多年,返回舟水桥,寻觅了八五厂经历的足迹,仿佛回到那个年代,重走一次我们这些八五人走过的八五路!欣哉!乐哉!(2022.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