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访飞鼠

标签:
野生动物摄影杂谈 |
分类: 自然笔记 |
深山访飞鼠
文/图
丛林法则:适者生存。
地球上任何物种能够存活到今天,都具备其特有的生存和自我保护技能,因为,这是一个充满阴谋和血腥的险恶世界,即便是最善良无害的动物,仍然无法保障其不被打扰。
这个蛰伏在大树洞中的精灵,显然是受到了我们的打扰,它表现得多少有些紧张。
幸亏我们并无恶意,否则,要是遇上那些心存邪念的人,这个缺少戒备心的小生灵恐怕在劫难逃。
这是一只生活在秦岭深山中的红白鼯鼠。山梁那边还生活着它们的表亲,与之外形非常相近的黑白鼯鼠。
鼯鼠是定居在这座山谷里体型最大的动物,它们的体长甚至可以长到半米以上,体重达数公斤。此外,这里还到处活跃着它们的近亲:岩松鼠以及体型更小一些的金花鼠。这些性情温顺的啮齿类动物统治着这片山林。
说到啮齿类动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且惹人讨厌的老鼠。其实,如果从种类和数量上来说,啮齿类才应该是我们这颗星球真正的主宰者,其种数甚至占到了地球哺乳动物总数的接近一半。它们对新生事物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永不知疲倦的天性,是其家族种群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
国人对啮齿类动物一向非常反感,西方人似乎更矛盾一些,那种既爱又恨的心理在迪斯尼世界里有所展现。其实,绝大部分啮齿类动物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讨厌,比如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又比如本文中的主角红白鼯鼠。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缺乏了解,如果有机会像我一样进入到真正的大森林,认真观察这些可爱的啮齿类动物,相信任何人都会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回到本文的主题。这天清晨,有一群羚牛从大树下经过,它们在潮湿的泥地里留下一串很清晰的脚印。看来,在我们到来之前这里曾受过一些打扰。
当然,生活在树洞中的红白鼯鼠对于来自地面的威胁似乎并不过分担忧,它们躲藏在高高的大树洞里,非常安全,这些树洞内部通常是四通八达。
红白鼯鼠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白天它们蜷缩在树洞里,枕着肥大厚实的尾巴呼呼大睡,到了夜里才外出觅食。它们通常采取单独行动,以树木的果实、种子、嫩芽、嫩叶以及昆虫等为食。
当地的山民们发现鼯鼠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性,白天睡觉的时候,若是有人用石头或者木棒轻轻敲击树干,它们就会从树洞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这也是绝佳的观察拍摄机会。当然,这一招使用几次之后就不灵验了,毕竟,鼯鼠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鼯鼠还有另外一个非常独特的习惯,它们从不在树洞之外的其他地方排泄粪便,无论离开树洞多远,它们总是要返回洞巢后才会把粪便排出来。这和那些喜欢到处排便以宣布领地的其它哺乳动物截然相反,我猜想这和它们隐秘的生活习性有关。
我一直奇怪,为什么人类会对鼯鼠的隐私如此了如,后来才知道,鼯鼠的粪尿是一种名叫五灵脂的著名中药材。看来,给它们带来最多打扰的恐怕还是我们人类。
能够飞行是鼯鼠的看家本领。它们是唯一掌握飞行绝技的啮齿类动物,也是除蝙蝠之外唯一能够飞的哺乳类动物。不过,鼯鼠并不能够像蝙蝠那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翔,它们的翼膜太小,而身体又太大太笨重,所以它们只能从一棵树滑行到另一棵树上。但是千万别小看鼯鼠的飞行能力,我亲眼目睹它在山谷里滑翔了足足上百米,悄无声息且速度惊人。
多亏我反应敏捷,及时抓拍到红白鼯鼠飞行过程中的珍贵影像,在此之前,我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记载它们飞行的任何图片资料。
我把这张极为难得的图片拿到网上来晒一晒,与热爱自然生态的网友们共同分享。
当红白鼯鼠那优美的身姿旋风般划过寂静的山林,我们身边的蛮荒世界仿佛被这红色的闪电照亮了,大地顿时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种美妙的感受,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够真正体会的到。
我们到来的时候正值秋季,屈指算来,当年出生的鼯鼠小宝宝也已经可以出巢自由活动了。那天,受到我们惊扰而仓促离开的共有两只成年红白鼯鼠,后来,我们又发现了第三只出现在洞口,为了尽量少打扰这个鼯鼠家庭的安宁,我们未做过多停留,匆匆离开了山谷。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email:guankevip@qq.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