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杂志 陈抗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精准扶贫和拉动消费的助推器,为的是让劳动者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准。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加入了2016年B20峰会就业议题组。在全球,有近100名企业家将参加该组讨论,其中中国企业约占三分之一,包括百度、复星等知名企业。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难题,是世界各国人民感受最为直接的问题,这也是B20重视就业、设置就业议题组的原因。”一直呼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宗庆后,谈及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用技能培训应对变化
到目前为止,娃哈哈已经参加了多次议题组的讨论会,审议就业组提出的议题并甄选出最终提交峰会的主要倡议。与会期间,他从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
娃哈哈内部也进行了专门讨论,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决就业者技能不足等方面。“新技术渗透到各个就业领域,低技能的工作机会正在减少,企业和政府都应正视技能不足、行业发展不均等造成的就业率下降问题,应该采取专门的措施如再培训等提升低技能就业者的工作技能。”宗庆后说,“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加大对有质量的学徒制,对教育、培训等的投入,加强再培训,来应对持续的变化。”
机器换人、自动化流水线、管理系统升级是制造业面临市场竞争而内生的一种变革。娃哈哈对于体力劳动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少,对脑力劳动的需求则越来越多。“现在需要和缺少的是技工,是有技术的人才,而一些高精尖设备的操作型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让宗庆后担忧的是,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制造业的技术岗位兴趣普遍不高。活跃的“90后”、“95后”们年轻有想法,又相对自我和任性,看重工作环境、发展前景、公司福利等诸多条件,更喜欢从事互联网行业或是投身创业,对于投身技术行业鲜有兴趣。当企业在经济压力下难以通过扩张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时,大学生就业就逐渐变成了难题,很多人是一毕业就失业。
农村大学生就业何解
在大学生就业难题中,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往往承担着比城市大学生更大的压力,在社会关系、住房压力、适应程度上都要略逊一筹。激烈的竞争、偏低的收入以及城市的高成本生活,使得农村大学生真正要在城市扎根非常困难。对于这个难题,宗庆后认为要靠经济结构调整和加速城镇化建设来解决。
“不是大学生不肯回家乡就业,非要拼命往大城市挤,而是家乡没有好的就业机会。如果能加快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县城转移,可以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当地的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相应地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宗庆后说,企业不仅能在中西部找到更多市场,还能在人力成本、租金成本、材料成本等方面节约不小的开支,这对于用工双方都是一件益事。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精准扶贫和拉动消费的助推器,为的是让劳动者拥有“自我造血”的功能,提高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准。
一直以来,宗庆后都在呼吁提高居民收入。他向《浙商》记者表示,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和提高大学生收入,鼓励、引导他们到农村和小城镇就业。同时,提高居民收入,鼓励他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
“相比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达到80%以上,杭州市的60%还有一定距离,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三产业发展可以增加很多就业机会。”
乐业的同时要安居
伴随和影响就业的还有住房问题。宗庆后说,按目前的收入和房价水平,很多年轻人不得不沦为“啃老族”和“房奴”,而收入再低些的年轻人,甚至连租房都负担不起,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更是难题。
娃哈哈一直都在尽力帮助集团员工解决住房问题,但随着经济适用房的取消,而廉租房的标准又太低,住房问题逐渐成为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缓解员工压力,娃哈哈计划在未来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帮助员工安家立业。
“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大潜力,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其中很多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让他们少一些后顾之忧,鼓励他们踏实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
前一篇:天堂“竹语”:一把获得红点奖的伞
后一篇:万事利:贸易体系该如何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