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知行合一”的浙商
(2016-07-29 09:34:47)《浙商》杂志 陈率
近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发现,阳明心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竟能与现代化的精神契合得那么紧密。它们纷纷“知行合一”,开展培训、讲座、游学,将阳明心学转化为自身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脉。在浙江企业中,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例子。
2016年7月11日,康恩贝杭州园区隆重举行了阳明先师铜像揭幕典礼,董事长胡季强携百余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迎请王阳明铜像安座康恩贝园区。在铜像前,胡季强作出庄严承诺,要立志圣贤、素位而行,要将公司作为传道、授业、解惑、教化之处,通过同心合力成就卓越企业,共筑员工梦、企业梦、中国梦。而在百日前,胡季强还率50余位康恩贝高管,远赴贵阳龙场,在阳明先生祠前庄重致祭王阳明。
几乎在同一时间,2016年3月24日,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带领员工来到王阳明的家乡,追随良知之根,并在王阳明墓前立志敢愿;4月19日,奥康公司总部全面启动“战略+致良知”特训营;7月15日-7月22日,“奥康国际2016贵州思考周”开启,王振滔率公司百名中高层管理干部走进了贵州修文,实地探访阳明洞、王阳明纪念馆,与王阳明隔空对话,并第三次重拾火炬,点燃奥康发展史上第三把火——“良知之火”。
五十五岁再立志
文 ∣ 胡季强
我已经55岁了,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已经开始考虑功成身退或交班了,我还来和大家谈立志,是否会觉得迟了点?参加了“致良知”学习,读了多遍阳明先生《教条示龙场诸生》等关于立志的论述后,我觉得,我不仅有必要重新理解“立志”,而且应该修正自己的志向,重新立志。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后,在龙岗书院向学生们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事教条,规劝教导学生成圣成贤,并且把“立志”放在了四事之首。先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人生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去目标,终日漂荡奔逸,终将一事无成。志不立,人生就会如无根之木,即便是天天浇水培土、日日辛苦劳作,也终将无功而返。由此可见,立志真的是人生第一要事。
阳明先生11岁时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也就是读书做大官。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后来先生在娄一斋“学可成圣”的开导下,立下了“必为圣人”之志。先生在《教条》一文中告诉学生们:立志为圣则圣,立志为贤则贤。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过去我们把成名、成家、做大官、当富翁或者做大企业当成了立志,其实,这些只不过是人生阶段性的发愿和目标,是通过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功夫,一步一步去达成的业绩。所以,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只有立下必为圣贤之志这个根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时时处处以圣贤为榜样,戒慎恐惧,提升自己的心性和境界,开发自己的良知良能,拓展事业,成就精彩的人生,才能做一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君子。
(节选自胡季强“100天致良知感悟”)
点燃“良知之火”
文 ∣ 王振滔
至今我依然记得1999年12月15日那一天,奥康的第一把火——雪耻之火。大家应该还能想起1987年8月8日的“耻辱之火”(在杭州武林广场,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被付之一炬),可以说1999年的“雪耻之火”让我立下了人生的第一个志向。当时我也只有30多岁,30岁的时候,一定要立志。“第一把火”的这个志,就是唤醒更多的温州良知企业,做有良知的产品。
到了2007年8月8日,在杭州武林门火烧假冒奥康鞋20年之后,我们在同样的地方点燃了第二把火——“诚信之火”,以心换心,用生命唤醒生命。作为企业家,我们一定要诚信,对员工诚信,对客户诚信,对股东诚信,对政府诚信和对社会诚信。我们要号召温州的企业家乃至中国的企业家做“有良知的人”。
而今天,2016年7月17日,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点燃了奥康的第三把火——良知之火,是为了“读圣贤书,立圣贤志”。
三把火见证了奥康从“做有良知的产品”到“做有良知的人”,再到“达致良知”的发展历程。产品是有形的,关注的是眼前;致良知是无形的,关注的是未来。我也常说,我们一定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我们要看未来的2025年、2045年。我们要看2045年中国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一定要修复与世界的关系,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
其实我们跟原来的发达国家,如日本、欧美等等,差得并不多。我们一定要做到三个升华:文化的升华、思想的升华和灵魂的升华。
(节选自王振滔在“良知之火点燃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