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告诉浙商的那些事儿

(2016-07-28 09:48:38)

《浙商》杂志 姚珏

“有理想还不够,自身的能耐也要磨练好。立意要高,本领要大,王阳明曾说,要在做事过程中历练能耐。”

“当年明月”在其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里,为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立传,称这位明朝全能大儒为“明朝一哥”。

 

一代儒学大师,到底有什么魅力能穿越历史的风尘,在500年间既得曾国藩、章太炎、梁启超等大家追随,又能“俘获”稻盛和夫、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等众多实业巨擘?

7月13日,由浙商全国理事会、《浙商》杂志和世界浙商网主办的“走进历史上的大家:悟道王阳明心学”浙商书院(读书会)来到王阳明故乡浙江余姚,由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家讲坛》栏目“传奇王阳明”主讲人董平,为浙商“同学们”细数这位大儒都告诉了浙商哪些事儿。

立志要高,做事要实

 

心学思想氛围浓厚的宁绍平原,在王阳明之前就有师从心学开创者陆九渊的慈溪人杨简。而自王阳明始,心学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显学。

11岁才正式入学的王阳明,刚上学就对老师和父亲直言:做圣贤才是人生第一等事。董平说,企业家也会为未来和企业的发展做预设,“立志很重要”。但如何去实现这个愿景,王阳明“有话说”。

“王阳明打仗很神,曾以41天时间,用三千兵卒,大败拥十万大军行叛乱的宁王,但不能简单地将他归结为军事天才,他的胜利更多来源于平时的勤勉和实践。”董平分析,王阳明每到一处陌生地方,都会实地考察山川地貌,并将之细致绘图,这种习惯贯穿其终生。同时,他的军事知识,来源于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通读当时所能找到的全部兵书并做详细笔记。“正因为付出了这些努力,做足了准备,他才能屡战屡胜,做企业也是如此。”董平提醒浙商,“有高远的理想很好但还不够,自身的能耐也要磨练好。立意要高,本领要大。王阳明曾说,要在做事过程中历练能耐。”

知到深处更需行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社会正统主流推崇程朱理学。理学认为每个具体事物皆有其理,要穷尽一生去理解,达到通天下一本之理,成为圣人。王阳明在读了朱熹的书后,进行了“格竹”行动,试图弄懂庭中竹子所藏之理,但最终失败,导致他对朱熹的学说产生了怀疑。

“他听到朱熹说格物致知,就去尝试弄懂,执行力很强。”董平介绍,“他只要有了想法和观点,总是立即付诸行动,并在行动中体会它。”董平提醒浙商,时不我待,行动正是阳明心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正所谓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为未知”,“并非必先知了,后才能行,否则终身不行,则终身不知”。

逆境中别轻言放弃

 

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体系的基石。

35岁的王阳明,遭阉党诬陷,被一纸贬谪文书发配至贵州龙场。这个荒蛮之地,让王阳明的人生退无可退。

“圣人理想遭遇了残酷现实,王阳明思索活着的意义在哪里、生命的存在意味着什么,这是生死边缘。”董平说,正是在龙场,生存成为王阳明最优秀的老师,促使其在简陋不堪的现实中升华了思想,提炼出阳明心学,种种磨难,迫使他知行合一。

“现实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办企业也如此,总会遇到各种障碍、困境。王阳明曾因平叛获得嘉奖,又在晚年被调去广西剿匪,死时甚至无一同僚到场,但他的遗言是此生没有遗憾。”董平认为,企业家在遭遇逆境时,可以借鉴王阳明的经历,不要轻言放弃。“什么是圣人?圣人是‘炼’成的,没有天生成圣人的。圣人是对天下大道有内在体悟的人,并能通过自我的生活实践,把体悟到的大道展现在生活中。逆境也是生活的一种状态,企业家遇到困难时,心态上可以学学王阳明。”

同时他也提醒:“这个世界是按照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不管好还是不好,都需要承担完全责任,实现和天下万物为一体,心外无物,才能还原事物本源;致良知,才能回归每个人心中的圣人。”

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

 

两个小时的讲课中,董平为浙商概述阳明心学的三大主题。他解释王阳明所说的“心即理”,心指本心,心与天地万物相互感应,自然之理也就是心之理,从而心理合一,二者合为一体才能还原事物的本来。在“心即理”的基础上,王阳明又提出“知行合一”与“致良知”。董平阐述,“知行合一”是“心即理”的实践。“‘心即理’给了我们一个无限广大的生命境界,只要不断实践,是可以到达此境界的。‘知行合一’不仅是简单的理论联系实际,更是不断地学和习,知到深处便是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董平表示,知与行的统一,也需要良知作为引导和准则,实现中正的回归。“阳明心学讲求无善无恶为至善,至善即是还原事物本源。而良知就好比是我们的眼睛,可以分辨形色。”董平分析说,致良知后知行合一,最终再度回归“心同此心,理同此理”。

埋头苦干时,也抬头看看星星

 

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王永昌表示,王阳明在不顺遂的一生中“炼心”,以自身心性之光照亮自己,俯察喜怒哀乐,塑造坚实心体。

“家庭的文化氛围、教育是人生的起点,每个人都应为自己志存高远,并在现实中体味磨难,企业遇见一些风雨也不见得全是坏事。”王永昌表示,要有大作为,则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冥思苦想,尽最大的可能去悟道。

“浙江作为阳明先生的故乡,如何传承和传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阳明心学,值得浙商继续探索,也希望浙江的企业家能在埋头苦干时抬头看看星星,学习、追随自己心中的圣人。”《浙商》杂志社社长、浙商全国理事会理事长朱仁华表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