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掌上浙一:看病问诊触指可达

(2014-08-29 14:53:54)
标签:

健康

  《浙商》杂志 作者:牛金霞

 

尉建锋在多个城市创立了“掌上浙一”等医疗系列APP,医患只需触动指尖,在几分钟内双方就可以完成一次“复诊”。

李琦(化名)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浙一)的一名肝移植术后病人,不久前刚做过检查,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有再像往常那样到医院排队、挂号,让医生解读检验报告,而是直接打开手机上“掌上浙一”的APP,登录、输入病历号,顺利“取”到了报告单,并保存至个人中心页面的“我的检验记录”中。

而在其主治医生——浙一肝胆外科医生、海归医学博士尉建锋的手机里,医生版的“掌上浙一”中已能完整地看到李琦的病史、检验记录等信息在内的健康档案,对于新上传的血液报告,软件通过血液检查的常规指标对比发出了白细胞偏低的信息。未等李琦在“专家在线”中咨询,尉建锋已经主动将一条包含“什么是白细胞低,出现原因,如何处理”等详细信息推送给了李琦。

给医院“种”医疗APP

除了医生外,尉建锋还有一个身份——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他创办的“掌上浙一”,但其实在移动互联浪潮开始之前他的梦想就发芽了,“掌上浙一”仅仅是个开始。

2007年,尉建锋留美归来后,先是尝试用手机报的方式开设“尉大夫手记”等栏目,曾经的彩信版“健康顾问”订阅量最高达到12万份之多。随着2010年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他敏锐地看到了更好的方式,于次年创立了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7月,尉建锋将整个医院“搬到手机上”的想法得到浙一的肯定后,很快就和团队一起开发出了“掌上浙一”,引发国内医院广泛关注。

移动互联网正在用技术和创新变革着传统医疗方式,所有熟悉的一切都可以重新想象。

区别于全国性在线大平台的模式,尉建锋想用移动互联网的工具“占据并改造”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医院,从而完成几件事:将医院就医全程搬到手机上,重塑就医流程;将正确的医疗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打破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目前,已经被尉建锋和他的团队成功“种”进APP的医院包括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掌上浙一)、宁波市第一医院(移动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长征医院)、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掌上湘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掌上青医)等30多个医院,其中“掌上浙一”下载量已达到29万次。同时,一个强大的疾病、手术、药物等医疗数据库也已在建构并不断优化中。

再造就医流程

经过不断优化,现在“掌上浙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模块是“智能分诊”和“专家在线”。“智能分诊”功能模块是“掌上浙一”再造就医流程的第一步,这个模块的设计是先让病人找到对症的科室,在完成一系列系统设置的问题之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可能的疾病种类,然后再推荐病人去相应的科室。比如你自查出的疾病是感冒,系统就会推荐你到呼吸内科。

知道科室后,再从科室医生中选择医生。然后用“手机挂号”预约医生。目前病人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通过支付宝、中国工商银行网银完成在线支付挂号费。

从医院就诊归来后,通常很多病人还有很多病情变化需要咨询,就可以使用“专家在线”直接问自己的主治医生,如果有检查单,还可以像李琦那样完成在线咨询。

“智能分诊”融入了尉建锋多年来的专业医学知识和对就医流程的理解,并经过了团队的多次模拟测试。而“专家在线”在常见问题的回答中融入了梳理好的信息模板,动辄几百字,节省了医生的时间,提高了准确度,尤其对那些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病人来说,可以实现系统性的跟踪和治疗,形成一个黏性非常高的“慢性病管理圈”。

此外,健康百科、健康资讯模块以及APP中无处不在的疾病相关知识也都是尉建锋和他们的团队多年来积累下来的。这个数据库的知识细化、继续梳理和完善也是尉建锋下一步会着重去做的“大事”。

吹起健康宣教“风”

“一个人光脚走习惯了,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可以穿鞋”,尉建锋这样形容目前国内健康宣教的匮乏状况。他所谓的健康宣教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涵盖了就医流程、手术、疾病、药物以及日常健康百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去年10月,尉建锋专门到英国皇家自由医院去考察,发现对方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拿胃镜检查来说,英国通常需要6个人来完成,2名医生,2名护士,还有2人专门在旁边对病人进行解说,包括下一步会做什么,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等。而且,医院里各种信息手册随处可见,手术前会有住院流程清单、术前指导手册,术后有住院手册、出院手册……

而国内司空见惯的场景是,病人往往在术前并不清楚手术的具体步骤和术后反应,而熟知这一切的医生往往忙得“没时间解释”。

由于医疗知识的梳理需要专业医生去做,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手册的印刷成本高,国内有能力做的医院很少。尉建锋的想法是用APP来做宣传,不仅成本低,还更加智能灵活。

他给《浙商》记者展示了刚整理好的关于胃镜检查的信息,图文并茂的电子版上详细回答了“什么是胃镜、具体分哪几种,胆囊胃镜的优点,无痛胃镜真的无痛吗,为什么检查前要抽血”等几乎所有胃镜检查需要知道的问题。

“这些常规医疗信息基本都一样,只要后台数据库打通,所有使用此类APP的医院,甚至其他医疗公司都可以使用。”尉建锋说,“别人可能觉得我在不务正业了,但我觉得自己是在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尉建锋脸上露出一个孩童般开心的笑容。

关键还是专业性

移动医疗领域开发具有类似挂号、在线问诊等功能的APP不在少数,如何控制医患纠纷风险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尉建锋认为,“掌上浙一”中的“专家在线”属于医院官方行为,对法律风险的承担和处理能力更为成熟。而且他们在很多医院建立了掌上APP,能让患者在相应的区域内找医生,保证了APP线上咨询与线下治疗的有效对接。

对其他蜂拥而至的竞争者,尉建锋显得淡定。“这个行业的真正壁垒是对医疗流程的专业理解和知识库的持续更新、优化,要做好最关键的还是专业度。”尉建锋说。

对移动互联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由于国内的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尉建锋的处理是参照银行系统的做法。而盈利模式也是尉建锋被关注的较多的问题,他坦言“还没有想清楚,但已经离的很近了”,比如在线跟踪咨询服务的收费、健康宣教信息的收费等。

尉建锋告诉《浙商》记者,公司约40人的团队每个月的技术开发、运营和人力成本就达40万-50万元,开发“智能分诊”功能的时候,公司员工一度只能在餐厅办公。截至今年6月,成立3年多的公司主要靠着政府的创业资助和奖金维持下来。不过好在公司最近刚获得了一笔投资。“下一步,全国所有医院,掌上医院基本版可以不计成本给对方开发使用。”

尽管如此,理想主义气质十足的尉建锋仍觉得,既然做了,就要朝着其最理想的方向和状态去努力,只要坚持为老百姓服务的导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必然会浮出水面。“创业至少有100种死法,只有理想才能支撑你继续往下走,并且不会走偏。”尉建锋对《浙商》记者如是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