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本:好友圈里分享美食
(2014-05-23 11:34:16)
标签:
杂谈 |
《浙商》记者 陈晓
“饭本”试图将美食分享和美食推荐两块功能整合到一起,并且让用户可以通过美食拓宽好友圈,增加粉丝,甚至成为美食方面的意见领袖。
据《浙商》记者了解,“饭本”创始人陈萌沧以前是网易的副总编,之后带领30多人的团队开始创业。投资圈有一个说法,一支高素质团队,更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把这话放入“饭本”来对照,多少有点应景。“我们近期刚刚完成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这次融资由IDG资本领投,策源创投跟投,而策源创投也是‘饭本’的A轮投资方。”“饭本”市场部负责人蔡佳说。
只为好友推荐餐馆
有一个段子,说外国人饭前是祷告,而中国人饭前是拍照。事实上,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就足以看到,在中国,饭前拍照的人的确不在少数。陈萌沧讲话快人快语,也一针见血:“这个软件的功能很简单,概括起来是16个字:查找餐馆、推荐餐馆、吐槽餐馆、拍照分享。”
喜欢哪家餐馆,来赞一个吧,把它隆重推荐给你的所有好友;不喜欢哪家餐馆,来吐槽吧,让你的好友一起抵制这家“黑店”,顺带消消你的怨气。这就是“饭本逻辑”。它是一款针对智能手机应用的App软件,主要通过好友推荐帮你解决吃饭问题。用户可以通过关联微博、人人等社交平台,来看好友的用餐点评或者是将点评分享给好友。
这款应用在最初就导入了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好友关系,所以只会显示周边被好友点评过的餐厅。与陌生人的点评相比较,用户的好友对某家餐馆的意见,不管是推荐还是吐槽,都能更大程度地影响用户的就餐选择,也更靠谱。
“我们一开始就锁定只做手机移动端,不做PC端。一是出于成本考虑,因为App的开发成本是最低的;二是我们所切入的领域是服务业,像美食推荐这种事,自然要做到用户走到哪里,我们就能推荐到哪里,PC端的灵活度不及移动端。”蔡佳说。据《浙商》记者了解,目前“饭本”已经覆盖48座城市,但是直接负责运营的只有北上广这几座一线城市,其他二线城市主要以为他们提供产品功能为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标准也越来越多样化。我们认为现代人需要更精准的美食推荐,根据口味、环境、菜系、价格等因素,以此推荐出更加丰富和切实可行的餐饮选择,是目前主流餐饮App没有解决的问题。”蔡佳说。
据《浙商》记者了解,目前美食类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诸如“大众点评”、“食神摇摇”这类美食发现和推荐应用;另一类是主打拍照的美食分享类应用,比如“印象笔记食记”、“饱贝食记”等。但是这两类产品都不能将餐馆索引和个性推荐相结合;只有“饭本”,通过社交关系做到了定位小而精,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陈萌沧有一个理想化的使命,希望使用“饭本”的用户,能多找到一些同道中人。通过个性化匹配和用户的主动收藏,形成用户的本地生活饭本。
搜罗各地美食榜
随着“饭本”在全国多个城市的扩张和发展,注册用户迅速增加。它似乎已经超出陈萌沧最初的想象。
“柴氏牛肉面露天座,一斤筋头巴脑酱牛肉,几个小菜。要开学的儿子和外甥,刚出院的老爸,一家人坐在北京的清爽的秋风里,蓝天下,白云起起伏伏。”这是导演陈晓卿在“饭本”的美食分享,有诱人的美食图片,也有表达心情的文字。
不难看出,“饭本”试图将美食分享和美食推荐两块功能整合到一起。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来自身边朋友的推荐依然最受信赖。陈萌沧说“饭本”打的是感情牌,用户可以基于已有的熟人关系帮到自己的朋友。“我们鼓励用户产生内容,认为这样更能激发‘饭本’社交属性的活跃度和影响度。接下来,用户可以通过美食拓宽好友关系,增加粉丝,甚至成为美食方面的意见领袖。”
目前的“饭本”仍然处于不断建立数据的阶段,其盈利模式也还在摸索之中。由于“饭本”的受众群体锁定为“年轻白领阶层”,所以主要针对北上广一线城市,那么像二三线城市的地方特色美食,他们又如何取得点评数据?
“我们开设了一个‘榜单’,会根据饮食风格口味的不同,让美食达人们生成某一菜系、某一城市、相同价格水平或环境风格的餐厅等列表。而这种榜单,非常适合二三线或国外的旅游城市,我们让当地人推荐出一系列特色榜单,给来旅游的人一个专业、精准的参考。”蔡佳补充说,对于这个区域,公司没有打算以传统的点评方式来做,采用榜单这种形式,也比较适合旅游爱好者查看。
深圳他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笑书认为,对于“饭本”来说,“只来自于好友的餐馆点评”是一个很好的定位,和之前其他的美食应用相比较有一定的产品差异性,但不是创新,其中有一款上市更早,叫“Mouthee”的软件就和“饭本”的模式很像。如何让“饭本”的推荐功能大快人心,关键还是要看用户的分享行为,以及该公司的市场推广情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