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的四个公式
(2013-04-09 10:38:40)
标签:
杂谈 |
《浙商》记者 胡忻
关键词 鲁柏祥 企业 商学院
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第一,软资产比例高;第二,有较强的创新力;第三有较高的毛利率。
《浙商》:鲁老师,上一期您讲到企业要通过知识转移实现收入倍增,但利润才是企业的命脉,您能不能再从利润的角度来讲讲:企业该如何利用智慧创造出更大的利润?
从知识走向智慧
鲁柏祥:之前我讲过:财富创造机制正在从最初的自然经济到现今的知识经济并向智慧经济转变。过去企业为什么能赚钱?从某种角度来讲主要是靠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财富可以大量积聚。举个例子,早期的美国靠知识和技术领先,它向全世界输出的是科技和美金,同时又从全世界引进人才和资源,最终造就了美国的富强。
但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起来后,这种优势正在被弱化。互联网时代,财富创造的过程更多地强调速度,它变成了时间游戏,而不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空间游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财富其实是一种势位差,当信息互通的时候,知识就会在瞬间变成常识,从而变得不值钱了,但知识还是基础。所以说,没有知识一定不行,知识可以带来社会平均财富,但它带给企业的利润将越来越少。
《浙商》:之前您说过,我们已经进入智慧经济时代了,那么现在我们该靠什么赚钱?
鲁柏祥:进入到智慧经济时代,财富创造就需要有非常强的创造力。但从现在浙江的现实来看,我们很多企业都还是传统制造型企业。
过去我们只要信息掌握得早,让物品流通得快,就能赚钱,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流通速度慢,其中便有机会的产生,但现在光靠传统的机会已经赚不了钱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打造的是智慧型企业,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型企业。所以我们的企业家光有聪明是不够的,一定要抛弃这种市场的机会主义倾向,从知识走向智慧。
从商业的形式来说,我们已经经历了从农商到工商,并已到了知商的地步。企业性质也从资源型企业到生产加工型企业,到贸易服务型企业,再到知识技术型企业,现在正在走向智慧型企业。我们每家企业都可以对照下:自己在哪里?企业家在参与整个社会系统运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智商,更需要更高层面的德商和情商。
企业家财商公式
《浙商》:怎么理解您说的德商和情商?
鲁柏祥:德商是指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强调社会责任和伦理;情商是面向顾客和员工的,强调市场和组织;再就是智商,指的是做事的技能与方法。现在我们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就需要这三者结合。要注意这三者还不是简单的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即“企业家财商=德商×情商×智商”,只要任何一样缺失,结果就等于0。
《浙商》:现在很多企业还是比较看重智商的吧?
鲁柏祥:可以这么说。但是实际上往往只是做到了小聪明,不是我所要强调的大智慧。企业家的大智慧就要做到顶天立地,这样才能称之为王。所谓王,上面一横是天,下面一横是地,中间就是指人,天地人上下贯通才为王。对应到企业,天就是社会或者自然,地就是市场,人就是员工,三方面都要贯通。
利润的四个公式
《浙商》:您说的这三个“商”说的都是赚钱的理念问题,如何表现到利润上去呢?
鲁柏祥:盈利的产生其实是一连串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收入减去成本。后者只代表果,因为它只强调投入最小化和产出最大化。这种做法,由利润这个果来指导人的行为,最终只能培养人的贪欲与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
说到这里,我想给出利润的四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是“利予人,润于己”。这也是所有企业盈利的魂,它解决的是心的问题,是个观念问题。
第二个公式是“利润=智慧-知识”。在信息对称条件下,知识只能给社会带来价值,但是不对企业、不对组织产生利润,创造利润必须要靠智慧。所以智慧的开启很重要,这个公式解决的是脑的问题。
第三个公式是“利润=创新-竞争”。现在很多企业的兴奋点都在竞争上,一味强调核心竞争力,其实,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核心创新力。这个公式是解决手的问题,是一个方法问题。
第四个公式才是“利润=收入-成本”。这个是最后的结果。如果只是按照这个公式去走,不考虑前面三个公式,实际上就是倒果为因,企业很容易走入死胡同。
《浙商》:这四个公式很有意思,那企业家应该如何在实际情况中活用这四个公式?
鲁柏祥:老板要参照第一个公式,经营班子要参照第二个公式,技术专家或专业人员对应的是第三个公式,而职工对应的则是第四个公式。只有这样结合起来才是一个集成的企业,其实就是智慧经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等六种经济形式的复合。
现在很多企业在提高利润的时候经常陷入误区,比如进行恶性竞争、简单地扩大规模、降低员工工资、减少员工数量、引进优秀人才和全员培训。这种方式就跟我们中医里看病抓药一样,只用一味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十几味药一起熬才能治本。
从顾客回归到顾客
《浙商》:我来总结一下,在智慧经济时代,企业要适应当前的财富创造机制,创造更大的利润靠的是智慧和创新,对吗?
鲁柏祥:应该这么来总结,只有与时俱进、市场导向、科技先行的创新创业、少数精英和勤劳员工三位一体的,以现代嫁接传统的专业化精英的智慧型企业,才能在未来继续生存下去。而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应该体现在:第一,软资产比例高;第二,有较强的创新力;第三,有较高的毛利率。
《浙商》:这个毛利率要达到多少?
鲁柏祥:拿我们的收入倍增计划来说,那个是按照城乡居民来算的,实际上还有很多人是不工作的,如果按照劳动力来算,员工收入至少要增加1.5倍才行,由此员工工资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该在10%以上。结果工资一涨,所有成本都要涨,粗略估算成本要涨10%以上。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现在毛利率低于10%的企业若不改变,都会迅速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未来的企业每年的毛利增长不能低于10%,才能维持下去。但是,现在很多企业的毛利率都在5%~10%之间。
《浙商》:能否再具体点举例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做?
鲁柏祥:比如企业要做到,一点,紧扣一个业务核心;二线,利用互联网,做到线上线下结合;三系,就是做好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但现在很多企业只强调第一者;四队,即干部队伍、营销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职工队伍,这些队伍要建设好;五式,就是要建立五个模式,即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维方式要从“C型”的开环方式走向“O型”的连通形式,即从顾客为起点最终回归到顾客,这样才能圆满。
另外,企业还要在经营、管理、队伍、采供、保障和文化这六个方面形成自己的思路,基本路径应该是“直指客户需求—持续创新产品—培育核心专长—重视知识资产—深化系统学习”,注意这之间的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
这样做了以后,企业家才能实现从聪明走向智慧,从商贩走向老板,从单干走向合作,从农商走向智商,从买卖走向生意,从输赢走向共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