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这一年,你活得怎样
(2012-12-11 10:52:12)
标签:
杂谈 |
世界浙商网
《浙商》记者 胡忻
关键词 融资 浙江 企业
多数企业主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外部环境,而他们主要依靠自身去克服困难;在对企业经营的反思上,只有少数企业主从内部进行思考。
又近年底,这一年浙商企业们过得有些“折腾”。知名企业的倒下、互保危机的蔓延、外贸形势持续低迷,浙江模式在遭受了重重考验后直面转型难题。对于大多数被倒逼着转型的企业来说,这一年能活下来就是庆幸。而对于早年已慢慢进入转型轨道的企业来说,这一年活得也不容易。
这一年,你活得怎么样?
6成企业表示脱困要靠自己
本期总共调查了69位企业主,从结果来看,超过一半的企业主认为今年一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大环境恶劣。在困难的解决上,有近5成企业主反映困难依然存在,而4成则表示稍有改善,基本上好坏参半。近6成企业主反映他们主要依靠自身克服困难,其余则是依靠银行等第三方机构和同行业、兄弟企业的帮助。在对今年企业经营的反思上,多数企业主认为要避免短贷长投和盲目扩张,也有一部分企业主表示要坚持主业发展和坚持技术创新。在调查中,多数企业主用“忧虑”二字形容了今年企业的经营状况。
总结来看,多数企业主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外部环境,而他们主要依靠自身去克服困难,在对企业经营的反思上,企业主们主要还是从教训中学习。主动进行反思,认为要坚持主业和技术创新的企业主仍不多。
靠融资过活是危险的
经济低谷时,强者恒强,弱者愈弱,而处于强弱之间的企业则是喜忧参半。一家能源环保企业负责人徐总的经历也许代表了今年大多数浙江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
今年上半年,徐总长期处于焦虑之中。由于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资金一度出现困难。从去年开始筹备的上市工作,由于今年股市的低迷及证监会的严格审批,进度不容乐观。徐总四处寻找风投和PE,终于在八月份募得一家知名PE的资金,燃眉之急得以解决。现在的他说话也有了底气,谈到未来计划,徐总还是想继续推进企业的海外上市,从长远来看,融资依然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多数企业主认为大环境恶劣和资金困难是企业遇到的真正困难,这也是今年大部分企业遇到的外部困难和直接困难。只有少数从企业从内部进行思考,认为是人才缺乏和技术创新的问题,没有一个企业主承认存在管理缺陷。过于强调外部环境和资金问题显示了企业主们的发展思维还停留在以量为主的速度增长上。
面对环境压力和资源要素的制约,浙江经济要维持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已经不太现实,从规模型、速度型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向效益型、质量型为主导转变已成为当前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企业的发展思维也面临着迫切转变。
警惕浙江活力被抑制
根据调查,今年企业的生存表情莫过于“忧虑”一词。
浙江湖州一家地板企业老板眼见着周围企业陷入担保危机难以自拔,自己虽能明哲保身但也免不了担忧之情。嘉兴一家外贸企业正在探索内需之路,尽管业务拓展得还算顺利,但是利润的下降让这位老板隐忧重重,人工原材料的持续增长让他对明年的形势产生了一定的悲观情绪。绍兴一家早就步入转型轨道的企业老总在谈到政府的“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 ”四大建设时皱着眉头说,“浙江的民营经济就是靠中小企业的灵活发展推动起来的,一味追求大发展只怕会扼杀浙江经济的创造力。”
浙江经济正在经历着最为痛苦的转型阵痛,冬天也许才刚刚开始。
(本刊记者丁璐燕、浙商全国理事会张跃贤对本文亦有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