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慈善新样本
(2012-12-10 11:04:26)
					
											标签:
																				
                            杂谈 | 
					
  世界浙商网 
《浙商》记者 徐俏俏
关键词 浙商 慈善
 
经过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浙商正从过去的小商贩转型为现代企业家,他们通过慈善方式体现自己的社会担当。
“真正规模化的慈善事业始于汶川大地震,倪董事长第一时间捐了300万元。”圣奥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郑明治接受采访时回忆。2011年11月1日,在浙江圣奥集团20周年的庆典活动上,圣奥慈善基金会正式揭牌,原始基金为2000万元,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慈善基金会之一。
与祖母的单纯施舍不同,倪良正的慈善理念更具时代感,他承诺,他们的慈善行动将更常规化、长期化、持久化。基金每年将至少增加1000万元,并且在有生之年,争取把大部分的资产回报给社会。
圣奥志远助学万阜乡
11月2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牵线搭桥,浙江圣奥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圣奥志远万阜教育基金在浙江青田县万阜乡中心学校签约成立。在今后的5年里,基金会将每年拿出20万元,帮助万阜乡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大学、缺少高中学费的学生及当地中小学学生解决资金难题,帮助山里的寒门学子完成学业。
“浙报集团与万阜乡远山近亲。”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陆熙在活动上说,圣奥慈善基金会是来送力量、送温暖、送精神,更是送物资的。13年来,浙报集团和万阜乡保持着紧密联系,先后派出4名农村指导员在万阜乡工作生活。
农村指导员与乡干部努力发展山区农村经济。万阜乡的高山蔬菜成为温州市“菜篮子”后方基地。万阜乡党委书记章平说,预计2012年高山蔬菜可为全乡村民带来1500万元收入,人均纯收入可达7500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
根据圣奥慈善基金会和万阜乡签订的协议,万阜乡中心学校将组建一个以受资助学生为成员的“圣奥爱心社”,在寒暑假开展爱心活动,将慈善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浙商慈善大军日益壮大
“很多浙商都是白手起家草根出身,财富来得很辛苦。他们深知成功得益于社会大环境,在成长经历中切身体会到个体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比较注重回报社会。”一位浙商研究者告诉《浙商》记者,“作为第一商人群体,浙商创造财富的能力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实力相当。”从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发起设立浙江绿色共享教育基金会,到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慈善基金会通过微博发布爱心助学征集令,再到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获批,越来越多的浙商正加入到公益慈善的大军中来。
《浙商》记者从浙江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了解到,自2004年首家获准设立的“温州市叶康松慈善基金会”开始,浙江非公募慈善机构截至目前已经发展到46家。对一些浙商而言,公益事业甚至已经成为自己的主业之一,他们在其中倾注了很多心血,真正将慈善与企业文化和使命,甚至自身的个人价值联系了起来。
可持续长效机制
郑明治本人早年在政府分管教育工作时,为了发动各方力量办好义务教育,落实了十几个教学楼项目,也担任过省级光彩事业第一任秘书长。他笑着说:“我这辈子与善结缘、乐在其中、其乐无穷。”倪良正口中的“常规化、长期化、持久化”,就是他带领着一个专业的团队在执行。
郑明治将圣奥基金的可持续经营归纳为三大块,首先是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他介绍说,基金会20多位顾问包括了各级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他们的高谋良策对基金会的日常经营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内部也有完善的制度,特别是严谨的财务制度。”圣奥基金的财务制度为秘书长负责制,100万元以下慈善项目需由基金会主席同意签字、100万元以上由董事会研究决定。每一笔慈善捐助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活动开展进度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截止目前,圣奥基金成功运行22个项目,受惠学生2250位、贫困家庭1040户,总金额近700万元。在问到没有使用的资金如何处理的时候,郑明治毫不避讳地回答道:“它们在一个非常安全的地方,我们通过第三方运作,实现10%的收益率。”在他看来,基金保值增值是一种责任的体现,也是圣奥基金长久发展的基础。
“我们希望基金会能起到为善、扬善、向善。”圣奥可持续发展的第三块就是通过发扬慈善理念,影响一大批人行善,圣奥的员工以及受到基金会资助的大学生成为主要力量。目前基金会已经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等院校成立爱心社,这些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在基金会的感召下参加了各种支教及关爱活动。
圣奥基金会秘书长杨新妃介绍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圣奥员工在参加彩虹活动中,自发地掏出口袋中的唇膏赠送给嘴唇干涩的小朋友。“慈善活动都会通过《圣奥报》向员工传递,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义务募捐、帮助困难职工也是常有的,慈善精神增加了全体员工的合作性、互动性,有利于创造和谐、愉快的企业文化。”
文明探索路程还很长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郑明治表示,基金会第二个年头的重点工作是在现有基础上树立属于自己的旗帜。圣奥基金会捐出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助学,所谓“用于教学之金、绝无虚掷”,在基金会发展的一年中,60%的资金投入到教学领域。
这其中包括在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临安市、磐安县、浦江县、天台县设立圣奥助学金;成立杭州市拱墅区光明小学、温岭市第八中学民工子弟专项资助;给衢州市常山、开化两所小学捐赠1000套课桌椅;为云和县黄源小学全校141名学生提供免费的营养晚餐等。
“我们将继续以开放的心态与社会各界合作。”在郑明治的规划中,基金会还将承担推动整个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我们近期的项目就是将100万元委托给金华浦江红十字会扶贫,因为社会需要红十字精神。”
“与西方和港澳相比,浙江的慈善基金运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有关人士说,浙江省的慈善事业正朝着制度化、专业化和透明化的方向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