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为何需要哲学
(2011-07-07 09:10:05)
标签:
杂谈 |
天下浙商网
关键词 经营 管理 哲学
我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因而它具备了普遍性,就能够与全体员工所共有。
在27岁时我创立了“京瓷”。当时的我还很年轻,自然没有经营的经验,同时因为是技术出身,所以对经济知识和企业会计更是一窍不通。然而,既然当了经营者,既然开展了事业,就必须对接踵而来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
虽说是一个只有28名员工的小公司,但是“这件事怎么办”,“那件事如何处理”,许多事情都需要我的裁决。虽然没有经营知识和经验,但作为经营者,就必须对部下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出判断。然而,应该以什么作为判断的基准,对此我感到非常苦恼。
当时,公司非常弱小,只要自己的判断出现一次失误,公司就有可能一蹶不振。一想到这里,我就因担心而连日地夜不能寐。左思右想,烦恼之余,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因为自己对经营一无所知,所以就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
也就是说,我把作为人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是善还是恶,作为经营的判断基准。
正还是邪,善还是恶,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从中引申出来的正义、公正、公平、勤奋、谦虚、正直、博爱等等,这些都是从孩童时代起,父母、老师所教导我们的最朴实的伦理观。
如果用这些伦理规范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我觉得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掌握。于是,我就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判断基准,来处理“京瓷”经营中的各种问题。
现在回想起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依靠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来开展经营,“京瓷”才能获得现有的成功。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思想不是出于经营者的私利私欲,所以能够获得员工的共鸣,使员工们从内心理解并接受。创业之初,尽管公司规模很小,也不知道公司明天会怎样,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也能够为了公司的发展自觉地、不遗余力地拼命工作。
而且,在公司发展壮大之后,依然如此。
无论是进军海外,还是涉足不同的行业领域,甚至是收购企业,“京瓷”都解释了这种普遍正确的经营哲学,遍布全球的所有京瓷工厂和事务所的员工们都共有这种哲学,并在他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践了这种哲学。
很多人评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有先进的技术,是因为“京瓷”赶上了潮流,但我认为绝非如此。我认为“京瓷”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京瓷”经营判断的基准,不是“作为京瓷,何谓正确”,更不是“作为经营者的我个人,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因而它具备了普遍性,就能够与全体员工所共有。我认为,“京瓷”成功的原因就在这里,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原因。
(本文摘自《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日本“经营之圣”谈危机下的生存之道》,曹岫云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找人,找钱,找项目
和五百万浙商交朋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