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其他频道 |
编者按:
《浙商·投资中国》与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一起推出《2006:浙商并购报告》,致力于对以往的浙商并购活动进行回顾,对发生在2006年度的并购案例进行重点探讨,旨在让浙商从宏观上关注“并购”这个话题,并且能够理性认识与面对今后必将日益频繁的并购活动。2月5日晚,来自政府、法律和投资领域的专家对此作了一次有趣的讨论,并特别分析了倍受争议的“SEB-苏泊尔”一案,作为此次策划的补充。
并购,一场愈演愈烈的资本游戏
本刊记者 何晓春 实习记者 林博
时间:2007年2月5晚
地点:杭州卡菲日记西餐厅
人物: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沈建明博士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吕崇华律师
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宗佩民先生
买你,因为怕你?
《浙商·投资中国》:SEB收购苏泊尔的案例引起了媒体非常大的关注,也引起了投资领域的很多关注。我们今天就先谈谈这个案子吧,我知道我们今天在座的宗佩民先生,对于苏泊尔的做法很有点痛心疾首。
宗佩民:从传统观念来看,外资企业来收购,你可以赚一票。但我认为,外资公司来收购你,并非因为你弱小,而是因为你强大;这样的收购,并不是因为他厉害,相反正是因为他的虚弱。SEB选择在这个时候收购苏泊尔,是因为他们也担心今后苏泊尔做得更强更大就“吃”不下了。苏泊尔在孩童时期,与SEB的差距有1000倍,那个时候他们不怕SEB;而现在的差距只有10倍了,他们反倒放弃了。我觉得太可惜了!SEB以18元/股的价格收购苏泊尔,但如果苏泊尔十年之后打败SEB,他们的股价就不是18元这么简单了,很有可能是180元/股!
吕崇华:很多并购很有可能是这样的:老虎与狮子争夺王位,其实老虎已经快不行了,但结果却是老虎把狮子吃掉了。(企业的并购战到后来都是一种心理战!)现在是“诸侯群起”的年代,没有了苏泊尔,爱仕达可以替代它,而欧洲市场成熟得只容得下SEB。等到若干年后,中国的市场也成熟了,容不下第二家、第三家苏泊尔的时候,苏泊尔却早已经不在自己手里了。
宗佩民:随着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一些中国企业萌生了做品牌的念头,原来的那些靠贴牌生产控制中国企业的跨国巨头就把目光转向收购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的存在动摇了他们的生产体系。其实在中国市场中,SEB始终都没有做起来,他们现在收购苏泊尔,主要是看中他们的网络与市场,不让苏泊尔冲击其传统的欧美等地的高端市场。收购苏泊尔之后,“苏泊尔”这个品牌会保留一段时间,但肯定定位低端,这对于中国的民族产业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我一直都觉得这个收购太可惜了!
吕崇华:不过,我认为宗总不需要因为苏泊尔这么恐慌,这完全是市场行为。SEB的技术确实也有过人之处,我有一个朋友几年以前到新加坡,逛街就专门要买SEB的高压锅,因为国内买不到。所以,我相信这个全球第一还是有独到之处的。
宗佩民:我是觉得,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相对优势的不应该卖出,而没有优势的卖出了很正常,可以理解。我认为,苏泊尔现在正是长势最好的时期,这样的价格售出,太亏!他们低估了自己的价值。看起来是高价诱惑,实际上是判断失误。我是替苏泊尔可惜,我认为技术不应该是苏泊尔的瓶颈,全球的技术都可以为我们所用啊!如果苏泊尔再熬几年,一定会让SEB刮目相看。最近,我已经阻止了数起类似的并购,因为我担心他们得到了芝麻,却失去了西瓜。据我所知,一些企业莫名其妙地就被人家控股了,人家派来了CEO与财务,自己虽然名义上还是董事长,实际上一分钱没有拿到。苏泊尔只要做到1亿元的利润,按照现在的市盈率就可以发行30亿元的股票,而一亿元的利润对苏泊尔来说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敢肯定,苏泊尔卖给SEB的话,两年以后他们就后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