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场需求决定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向】(书稿分享38)

(2013-04-15 09:44:05)
标签:

景观设计

开发商

价格

环境

房产

分类: 《地产6堂课》部分章节

【市场需求决定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向】(书稿分享38)

 

    第七节   环境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7.1   环境等同于价格的力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建筑体、景观、社区配套、人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建筑空间,涵盖了社区的物质形态与文化形态。而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环境就是景观这个概念。当然,环境建设最主要的构成元素之一还是景观。我们说环境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现在人们购房不再单指房子,他们考察一个社区或者楼盘是否适合自己,不再只是考虑户型是否适用,更多的是考虑这个社区住着是否舒服,也就是说,他们买的不再是房子而是生活平台,是一种居住体验。这种体验是综合的,而不是单独某个方面所能给与的。
    比如说,某项目建筑非常有个性,无论是立面美感、还是户型间隔都非常有特色。但是景观设计却非常粗糙,没有主题、没有造型、没有层次、更没有文化,这样的环境你能住着舒服吗?再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景观两张皮的现象,虽然单看某一项都非常不错,但组合成一个社区,却只能使人极其尴尬。遗憾的是,这种建筑、景观两张皮的不伦不类在我们祖国大地随处可见,我们在上一节所举的几个标榜英伦风格的项目,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种现象,关键是,还有更多人不明就里,竟然自豪的公开标注自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英伦风格”项目,而更不专业的媒体却变本加厉,殊不知给外国人看了多少笑话。最要命的是,这种不伦不类不仅小开发商如此,就是全国知名的几个大房企也不例外。这到底是开发商的悲哀还是消费者的悲哀呢?
    这样的项目必将被消费者所抛弃,无论其地段多好、建筑质量多高、配套设施多完善,都是枉费心机。
    环境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是房地产发展的使然,因为大多数中国人现在购房都已进入“改善居住环境”这一阶段,而不是过去的“居者有其屋”和“改善居住条件”。因此,环境的好坏就成了客户评价是否是好房子的唯一标尺,也是客户是否选择的决定因素之一,并等同甚至超过价格的力量。所幸,现在很多开发商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项目体验示范区的兴起就是这一最好的注解。

    环境设计成为项目设计的关键这已毋庸置疑,但如何去把握却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环境景观设计理念与建筑设计要和谐统一;
    2、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一样,要尊重项目的主题定位;
    3、环境设计的文化特征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构成;
    4、环境设计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居住者的体验感受;
    5、社区环境与自然资源、公建配套要相互呼应。

 

    7.2   景观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园林景观和绿化的区别?看似无知的问题却没有几个人真知。
    先来看看百度对绿化与园林的关系解释 :
    绿化单指植物因素,而植物是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因此,绿化是园林的基础,是局部。
园林则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公园、花园称为“园林”。
    园林与绿化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一致的,在审美价值和功能的多样性方面是不同的。园林可以包含绿化,但绿化不能代表园林。
    百度的解释很好的诠释了园林景观和绿化的重要区别。通俗的说,绿化就是花、草、树、苗的随意栽种,是植物的堆砌。而园林景观却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和打造的一种风景,包含了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所以,景观是有主题、有文化、有层次、有造型的建筑体。
    但是,我们在很多项目看到,开发商对建筑设计非常重视,对景观设计却漫不经心,认为栽上几棵树,种上一些花,植上几块草就可以对付了,殊不知,卖家的居住需求已经提升到对整个居住环境的体验的高度,任何轻视买家体验需求的行为都将遭到严重的报复。
    当然并非所有开发商都不知道景观的重要性,很多项目不惜花几十万购买一棵树,有的甚至亲自跑到深山老林去寻找与项目匹配的树种、植物,我在重庆的“雨山前”项目,其总经理黄涛先生就几进几出云贵的十万大山,差点丢掉性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成就了“雨山前”的辉煌。
    但是像这种执着又有很高审美情趣,以及对项目几乎理解和把握的象自己身体一样的开发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已意识到景观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怎样去努力。这就出现了花了很多钱,却做得四不像或者建筑景观两张皮的尴尬。如何避免这种尴尬,就要看景观设计师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了。这里我引用《景观设计学》这部著作的一段话,看看一个著名设计师是如何对景观场地进行真正深刻的认识的! 

 

    例文4-2:
    约翰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一书谈到“在日本,历史上这种对场地的细心认识在景观设计与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处构筑物似乎都是场地中的自然生长物,保留并强化了场地的优势特征。”他说他在日本研究期间被这种和谐一致的特征所触动,有一次向一位建筑师询问如何在工作中真正认识场地。该建筑师的回答从一个具体的设计谈起,与上述《园冶》一书中的”相地”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说设计一所住宅,我每天都要到计划动工的地块上去。有时带着坐垫和茶,一呆就是很长时间;有时是在树影横斜,夜深人静的晚上;有时在阳光灿烂、喧嚣热闹的白天;有时是在雨雪交加的日子。因为通过观察雨水冲刷过地面,降水沿着自然形成的水槽汇成一条条小溪,可以了解场地的很多情况。”
    “我到场地去并且呆下来,直到开始逐渐认识它。我了解到它的欠缺之处----过境公路的刺耳噪声,被风吹歪的松树的难看的姿态,山色中的煞风景地段,土壤中的水分缺乏,场地一角与邻居房屋过于接近。”
    “我了解到它的优点------一从灿烂的枫树,飞流直下深谷的瀑布之上一处宽阔的礁石。我逐渐认识到那凉爽清新的夏日气息从瀑布上升起,在场地开旷处移动。我嗅得到层层堆压的雪树叶在煦日烘晒下散发出的香甜刺激的气味。我知道:这一片场地必须保留不受破坏。”
    “我知道清晨太阳从哪里出现,这时它的温暖和煦最受人喜爱。我清楚午后阳光变得灼烫时,哪些地方会受到刺目阳光的暴晒;以及从哪些地点来看,在平静的黄昏中落日余晖最为耀眼夺目。我惊叹于竹丛中摇曳多姿的光影和新鲜娇嫩的色彩变幻,曾几小时地观看黄冠刺嘴莺在那里筑巢喂食。”
    “当我逐渐体会到一块突出的花岗岩巨石与道路另一侧花岗岩体轮廓之间的微妙关系后,不禁喜从中来。不过是些琐碎的东西,有人或许会这样想,但是正是它们告诉人们,‘这片土地的本质就在这里,这片土地的精神就在这里。保留住了这种精神,它就会弥漫在你的花园里,弥漫在你的家里,弥漫在哪的每一天中’。”
    “于是,我开始理解这块土地,它的情绪,它的缺陷,它的潜力。直到现在,我才能拿出墨水和毛笔开始画我的规划图。不过在我脑中,建筑物已经可以看到了。它的外形和特征来自这片场地,来自穿过的道路,来自只石片砾,来自阵阵的清风,如拱的太阳轨迹、瀑布的水声、还有远方的景色”。
    “了解了业主和他家人,以及他们的喜好,我为他们在这儿找到了一处居住环境,在这里他们与周围景观形成了最和谐的关系。这种结构,这所已构思好的住房,不过是空间的组合:开敞的,封闭的,它们通过石、木、瓦以及宣纸满足和表达了喜悦、充实的生活。除此以外,还能怎样来为这块场地设计最佳的住宅呢?”
    最后,西蒙兹总结道:”要想有效领悟一个场地上的项目,必须深入理解计划,深入体会场地及其整体环境的自然属性。这样,我的规划就成为安排最佳关系的科学和艺术。”
    一个著名的设计师尚且如此,我们那些自称为设计师的“大师们”是不是更应该尊重我们仅有的几块可用于开发的土地?尊重开发商也并不是捡来的资金?至少也要尊重你的专业吧。如何让一块土地换发生命,如何让一块土地变成多彩的万花筒来美化我们的每一天,除了开发商对待景观设计的态度,设计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同样至关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