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决定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向】(书稿分享36)
社区文化和设计文化有着如此紧密的关联,这告诉我们,在项目开发之初,如何根据项目的定位选择设计师至关重要,而这恰恰又是被绝对忽视的关键问题。下面,我从网上摘录了刘文伟先生的一篇有关丽江花园文化建设的文章,以佐证我对社区文化和设计文化关联的见解。
例文4-1:
丽江花园:广州地产界的一座丰碑
摘自刘文伟博客
当2004年底我打算在丽江花园安家时,一位同行提醒我:丽江花园已经变得有点“乱”了,她说:“丽江已经变成了停车场和幼儿园啦!”不过,在丽江住到今天,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看,我倒是觉得丽江花园有可能是一座广州地产业的丰碑。
……
首先,丽江的“大盘小做”观念,到现在还是有生命力的。丽江花园占地约1200亩,盘内有盘,区内有区。按开发顺序,丽江有丽字楼,德字楼,星海洲,华林居,王台别墅,玉树别院,桃花岸轩,康城居,翠锦苑,九如通津,棕榈滩,左岸和丽岛翠堤等十多个小区。
每个小区的产品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别墅有纯独幢的王台别墅,双拼别墅的玉树别院,连排别墅的棕榈滩;洋房有翠锦苑的低层,华林居和康城居的多层,星海洲的小高层,也有丽岛翠堤的高层;有左岸和翠锦苑的复式,也有各区内各种户型的二至四房平层。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初出校门的新鲜人,都可以在丽江找得到自己的安身之所。
整个丽江是开放的,区内的小区则是封闭管理的。
这是一种“混合社区”的思路,相对于只做单一市场的社区,丽江居民的多层次,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社区生态。
第二,整个大社区有机的空间安排,是人文关怀在规划上的体现。从空中俯视丽江花园,你会发现结构上,丽江花园与纽约的中央公园还有几分神似:以中间的方型大园林区为中心,各小区围绕在周围布局建设。丽江的这个“中央公园”内,有四个标准网球场,一个大型园林泳池,一个叫做“醉心湖”的大型人工湖,一个叫桃园的休闲区,还有一个公交车及私家车停车场。
这一结构的价值在于,“中央公园”起着丽江花园”客厅”的功能,在周围的小区居民,可以从四面八方向中心的空间汇集,实现有动有静的小区生活。人们在这里交汇、交流、交往,然后又四散,回到各自的“房间”,整个社区既有集中方便的公共空间,又有各自私密的个性空间,呈现出十分生动的居家生活动线。
而在整个社区内,运动、休闲、购物、发呆、散步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地方。从东往西走过丽江,你可以见到渔人码头的大广场上有商家在促销商品,而二楼的菜馆雅座内有三五知己在小酌;公交车站有人在候车出行;醉心湖边有恋人在轻声细语,有爸爸们带着孩子在用面包在木桥上喂鱼;泳池内有男女老幼在戏水;桃园内有老者在下棋,有年轻人在踢足球,有妈妈们推着婴儿车围拢在一起交流育儿经;网球场上有教练在训练网球爱好者。到江边一看,还有一群群的老者挥舞着红色的扇子在健身……
生活的意蕴与生命的感动,每天都是这样春风化雨般地感染着住在丽江的每个人。
第三,商业配套内化的思路,方便了社区居民,也走出了一条让发展商头痛的社区商业开发的成功道路。严格来说,丽江应该可以算是一个“郊区”盘,因为它在广州南面的南浦岛上。而郊区盘的最难做的就是商业配套的安排。在广州地产界有两种操作模式,一种是以祈福新村和碧桂园为代表的“商业外置”型,即将所有的商业设施安排在社区外部,一般安排在社区门口,象祈福新村的大门口附近,有酒店、商业街、食街等,社区居民的消费和日常生活采购,都要到社区外面完成。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保证了社区内的安静和有序,小区管理上难度小些。
而丽江花园采取的是“商业内置”模式,将商业安排在丽字楼的一楼,采用岭南建筑中的骑楼风格,经抽象取意后设计为回旋互通的商业长廊,让居民可以风雨无阻地闲逛或购物。渔人码头是个纯粹的三层商业配套,有大型的超市,有食街,也有各式商店和地下停车场。
丽江的商业内置,是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举动。因为这一安排真正为社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郊区居住者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可以比肩城市方便的商业氛围。生活在丽江,你可以饭后轻松地牵着太太的手,悠闲地去商街逛一圈,想买什么都有,不用为了买一包盐而开车或坐穿梭巴士到小区外面去那般兴师动众。
第四,注重细节,让社区的表情特别优雅。丽江自第一批居民入住到现在,也差不多二十年了,但在小区内你找不到“老”或“破败”的面相,除了物业管理“做得好”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年建设时,管理层十分注意细节。
丽江内,一颗大树,一条小桥,一件雕塑,一片草地,一个名字,当年都经开发者细心想过。每次经过康城居小区的门口,我都很有感触。小区门口那几颗亭亭玉立的木棉树,夏天浓荫送爽,初春花落一地,变化无限,满眼风情。
夏天在大型泳池内,畅游之余,你可以感受到泳池的“设计”之用心。这个泳池不仅仅大,而且还大得有味道。儿童池、浅水池、深水池各得其所,可感受到设计者为各个年龄阶层、各类型的泳者想好了如何享受游泳的乐趣。横与竖,直与曲,高与低,长与短,深与浅,小与大,在泳池内互相结合得那样完美。
第五,在一个高度上创造和经营品牌。如果你在1995年就关注广州地产界的话,你一定记得丽江花园当年那条写意广告片“太极花瓣篇”,一双舞着太极的手和一片嫩黄的木棉花瓣;你也一定记得华林居那条只拍楼梯扶手的广告片“我们把精力花在别人并不注意的地方”;还有后来“为工作而生活,还是为生活而工作”的系列报纸广告。当然还有那句“一方水土一方人,美善相随丽江人”的广告词。
丽江能吸引那么多挑剔的文化人在此定居,那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大部分习惯了这里的业主,就算在其他地方购置了更好的房子,但还是愿意在丽江住,因为这里有一群不一样的邻居。
在那样的年代,丽江整个品牌形象的策划,其品牌立意之高远,其开发思想之深邃,其经营手法之精妙,其传播手段之独到,站在品牌经营这一角度看,至今广州地产界可能尚无出其右者!
经过那么多年的沉淀,丽江花园已经变成了一个科特勒所说的“深意品牌”了,其小区环境与配套,其价值感,文化氛围,与众不同的情调,以文化人为主体的住户群,构成了一个有丰富内含的地产品牌。如果你研究过品牌理论中的“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理论,你就会对丽江的品牌资产赞不绝口。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