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项目规划密切相关
城市规划与项目规划是一种互动的关系,项目规划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框架内实施、贯彻城市规划的内容,另外项目规划之外的配套和支持要靠城市规划来完善和补充。这种互动的关系,使得项目规划和城市规划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利益上共荣共衰。
但是,我们很遗憾的看到,在中国更多的房地产开发是无视城市发展规划的,或者说城市规划从来就是漠视房地产单个项目的自身规划的,这一方面是政府规划部门的能力、专业素养低下,更多的是责任心的缺失,但设计师们只埋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而不是放眼整个城市,也是城市规划与项目规划互为两张皮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任何一个项目规划都不可能离开城市规划的指导,而如何借力城市规划,提升自己项目的价值和节约配套成本,更是一个合格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然而,如果细心审视我们的规划设计,有多少在“借力”方面是认真考虑过的?这就造成了原本不想建的配套到最后非建不可,否则,要么政府规划部门通不过,要么因为不建就会降低项目的品质、价值。同时,项目建成后,开发商总是懊恼的后悔,该建的没建,不该建的与大门外政府建的重复。
这里我们仍然以广州华南板块为例:
八大家集体进驻华南板块,并在同时开工建设,意味着项目推向市场的时间也就在前后。如此巨大的项目开发量,市场支撑点在哪里?很显然仍然是广州买家。但一个不可回避、令各家开发商非常头疼的问题是,这片土地属于番禺市,原来是村镇,番禺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来进行统一的区域规划和市政配套,没有这些配套买家怎样生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各家只好自己建配套,于是,每家都建小学、中学、酒店、医院、大型商业超市、公交巴士。只要一家建了这些配套,其他项目就必须建,否则买家就有权不选择你。所以,八大开发商各自为政、各筑城堡。其带来的后果就是,社会资源被极大浪费,开发成本显著提升、后期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业主生活成本水涨船高。时隔十年,如今的华南板块仍然是一片散沙,市政配套仍然不见踪影,业主生活极其不便,很多业主又纷纷在市内买房,重新回归都市。
其实,华南板块的规划除了政府责任的缺失外,开发商各自为政的意识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八个项目相隔并不遥远,如果一开始八大家就坐在一起和政府协商,选择合适的地段共同建造这些配套,不仅有利于提升整个板块的价值、真正快速的形成一个新城,增强版快的竞争力,同时各家的开发成本也会得到极大的降低。特别是这些公建后期维护、经营的难度也会降低很多,不至于像现在有些项目的学校生源难继、酒店门可罗雀、巴士人稀客少。
借力才是根本。站在整个城市发展的高度,详细了解新区的规划、定位、功能划分,然后结合本项目在区域的位置,顺应整个城市的规划要求,如此,项目的规划设计才是最科学、最合理、价值最大化的。
2010年,我们在山东龙口接到一个项目,占地320亩,处于城市新区,龙口市政府于近年提出将龙口市划分为“五大城市组团”——东城、南山、东海、龙口港、新区,着重指出将新区打造为现代城市中心,发展城建、教育、文化、金融等主导产业,以加速东海、南山、龙口港、东城四大片区的相互融合。政府的规划很明确,新区将是龙口的城市中心,主要产业将以城建、教育、文化、金融为主。其实,这就等同于一线城市的CBD,这样的定位和规划其区域价值自然极其优越,所以,该新区在政府大兴土木,除税务局、民政局、信访局等少数机构,其他所有政府机关单位已迁往新区;教育配套方面,合并第1、3、4、6中学,组成大型教育集团——新一中,学生规模将达7000人;人民医院在新区的选址和搬迁时间也已经确定;花巨资打造港城大道加上绿化带宽达100米,将成为龙口市城市中轴线。
同时,很多有实力的开发商也纷纷抢滩,一时间,几大家开发商率先进驻,很有当年广州华南板块的风头。但是,从现已开售的三个盘来看,开发商并没有认真深入地研究政府对新区的定位和规划,如总建在40万方的某某华府和35万方的某某花园,比邻市府机关,两个项目的最大价值点是坐拥市府门前的市政广场,其组合后价值值率为80,如此优越的项目基础,其定位难道仅仅只是整个城市最高端的豪宅?那么这样的优质项目该如何借力呢?
借力一:市政广场
借力二:市府带来的心理优越感
显然,这两个力点,开发商都已看到,从其推广资料来看,这也是两个项目主推的卖点。但我不得不指出,只是借力这两点,依然停留在表面,就是只注意到了眼睛能看到的借力点,而眼睛看不到却又实实在在的被忽视了。
如:未来的城市中心。解读这句话就是未来的商业、商务、居住中心,强调的不仅仅是居住中心,作为市政府周边的地段,必定是最繁华、最聚人气的
,其商业、商务价值远高于其居住价值,那么这两个项目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从其发放的推广资料上只能遗憾地得知,两个项目都只是在小区内部规划了社区商业,假若几年后,这里真正成了龙口的市中心,这样的社区商业能符合整个新区的需要吗?商业价值必然大于住宅价值,地块潜在的巨大价值就这样被白白的浪费掉了,不知几年后,这些开发商将会如何悔断肝肠?同时,我也不知到时政府如何打造这未来的城市中心?强拆再建还是另规划CBD?
再如:主要产业将以城建、教育、文化、金融为主。解读这句话就是新区将担负整个城市未来商务区的功能。商务区的功能需要什么样的配套?小城市我们姑且不去考虑写字楼的市场需求,但商务酒店绝对是必须的,虽然,作为开发商一般不愿开发酒店项目,因为投资大、时间长、回报相应较慢,但是,作为一个CBD的龙头项目,有一个大型高档酒店,绝对是提升项目档次也就是项目价值的最大借力点。我们同样遗憾的得知,开发商并没有考虑这些。
回头再谈我们的项目。该项目占地320亩,总建66万方,距市府2公里,正对7000人的新市一中,最大价值点显而易见是“市一中”,组合后价值值率为75。项目并不担心销售,但结合政府对新区的定位和规划,本项目如何借力,使项目价值最大化成为关键。
第一借力点:教育。这里有两个契合点:
契合一,中国人最重视的除了面子之外就是教育。孟母三迁的现代版正在有钱和没钱的无数个中国家庭上演,用于教育的投资和因为教育的投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契合二,全世界教育最好的是英国。伊顿公学被誉为英国精英的摇篮,英国王子、英国的17位首相、36位得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达官贵人都是伊顿公学的校友。这所由英王亨利六世创办的学校有“绅士摇篮”之称。
由此,我们给项目命名——万豪.伊顿庄园。
项目的建筑风格当然也是英伦风格。
由英伦教育自然延伸英国绅士、贵族。
说白了,我们锁定的目标客户:
一是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市一中,不惜投资的;
二是崇尚绅士、贵族生活的有钱人。
当然根据这两类客户需求,我们对产品的定位也很清晰,一是小户型,针对教育投资的;二是大户型或者空中别墅,针对有钱人。
但是,这只是明眼就能看清的借力点。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借力点呢?因为,这里毕竟和市府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是否是中心的主要商圈或者商务圈现在还难下定论。但是,对整个新区的规划进行研究并结合本项目组合后的值率进行分析,项目的价值点应该不仅仅只是教育,即使就是教育也应该还有更深入的延伸。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未来的城市中心首先必须是商业、商务中心,本项目虽然距离市府有一定的距离,但一个城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往往不一定就紧挨着市府大楼,而是有一定的距离,本项目正好处于这一“一定距离”上,况且,随着新一中的正式开学,7000多名学生和近千名的教职员工、加上本项目66万方所聚集的近2万居住者,还有周边的政府机构和其他项目的居民以及原著居民,这一庞大人群的生活消费需要怎样的配套?这一潜在的商业价值到底有多大?不管政府今后怎样规划新区的商业,仅就本项目能够聚集的商业人气就足以支撑一个新的商圈的形成,打造一个新的商圈,这与几十万的住宅相比,其价值孰大孰小?而一旦这个新的商圈由本项目牵头打造并具一定规模,我们有绝对理由相信,无论是政府规划还是商业发展的自身规律,都将不可阻止向本项目靠拢,新区的商业中心也许就以本项目为龙头诞生了。
因此,我们根据这一深度的分析,毅然摒弃了社区商业的想法,在项目两块地之间,打造了一条近7万方的商业街,贯通南北,同时沿着港城大道,正对新一中的北面,继续打造一条1000米的商业步行街。当这一规划报批时,政府领导盛赞开发商有气魄,同时决定在本项目的南面,由政府牵头打造一个更大的形态更丰富的综合商业区,与本项目的商业街直接对接。届时,新区的商业当然就以这里为中心开始辐射,而受益最大的是谁,就无需多言了吧。
这就是项目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作用,项目规划借力城市规划最典型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