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3】虎狼哲学和大象哲学
(2014-08-22 20:56:38)
标签:
文化人文/历史 |
分类: 《庄子传》(庄学三书之三) |
虎狼哲学和大象哲学
——《庄子传》节选另题
张远山
庄子六十九岁,惠施八十岁,仍在蒙邑东门比邻而居。
惠施说:“宋康王利令智昏,竟然加入伐楚,攻取淮北。楚怀王一旦恢复元气,必将报复宋国,宋民又将大祸临头。”
庄子说:“泰道退隐,否术猖獗,天下都将大祸临头。”
惠施问:“天下怎样才能避免大祸临头?”
庄子说:“唯有君主、臣民全都遵循泰道,天下才能避免人祸。”
惠施问:“假如君主不愿遵循泰道,而是奉行否术,臣民如何避免被否术伤害?”
庄子说:“君主奉行否术之世,臣民们避免被否术伤害的方法,大多仍是奉行否术,很少遵循泰道。然而奉行刚强胜柔弱的否术,只能侥幸得逞一时,最终仍将趋死近刑。唯有遵循柔弱胜刚强的泰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真正做到逃刑免患。”
惠施说:“为何泰道可以柔弱胜刚强?”
庄子说:“我给你打个比方吧!君主奉行否术,如同食肉的猛虎。臣民臣服君主,如同食草的绵羊。为了逃避被虎所食,食草的绵羊大多愿意丧失真德,习染伪德,争做食肉的恶狼。然而仅有少数绵羊能够成为恶狼,充当猛虎的帮凶,虽然可以食羊,仍然不免被虎所食。大多数绵羊欲做恶狼而不得,多被虎狼所食,仍然至死渴望做狼,不愿做羊。刚强胜柔弱的否术,于是席卷天下。”
惠施问:“除了成为恶狼,绵羊怎能逃避被虎狼所食的命运?”
庄子说:“食草的绵羊不应丧失真德,不应习染伪德,不应争做食肉的恶狼,而应永葆真德,顺应天道,自强不息,变成食素的大象。恶狼充当猛虎的帮凶,仍然不免被虎所食。大象拒绝成为猛虎的帮凶,却比恶狼更能免于被虎所食。因为食素的大象,遵循大象无形的泰道,已经成了柔弱胜刚强的素王!”
惠施感叹:“我终于明白了孔子晚年为何会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惜我一生误入歧途,比孔子闻道更晚!”
庄子说:“闻道不论早晚,死前闻道,至少可以不做糊涂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