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

(2013-10-04 09:06:42)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探秘解谜

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

——兼驳《史记》“中山复国”谬说

张远山

 

下篇 魏属中山秘史

 

十 魏属中山君系

 

最后综合文献旧证和考古新证,考定魏属中山君系,及其在位之年。

皇祖一:魏文侯魏斯(445-前396在位),计入魏国君系,魏属中山称为“皇祖文(公)”。任命白狄中山人乐羊(晋文公与狄女所生庶子公子乐后裔)为将,用了三年(前408-前406)伐灭白狄中山。

皇祖二:魏武侯(中山武公)魏击,魏文侯长子,计入魏国君系,魏属中山称为“皇祖武(公)”。奉父之命,在白狄中山之都顾邑,驻守魏属中山三年(前405-前403),以赵苍唐为傅,李悝为相,乐羊为将,剿灭白狄中山武公之子公子倾所率残部。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侯(前403)之后,派遣赵苍唐返魏说服其父魏文侯,离开顾邑,回到安邑,成为魏国太子。七年后(396)魏文侯死,继位为魏武侯(395-前370在位)。

第一君:中山桓公魏挚,魏文侯幼子,魏武侯幼弟,魏属中山首位合法国君,在位五十三年(前402-前350。其名根据文献确定,其谥根据其孙中山先王所铸铜器铭文称之为“桓祖”、“吾先祖桓王”确定,其元年根据文献确定,其卒年综合文献推定[50]。受封之后所铸铜钺之铭文,自称“中山侯”。不以白狄中山之都顾邑为都,定都灵寿。开国功臣乐羊镇守灵寿,死后葬于灵寿,后裔亦居灵寿。

第二君:中山成公魏某,中山桓公魏挚之子,在位二十二年(前349-前328。其名不详,其谥根据其子中山先王所铸铜器铭文称之为“成考”、“昭考成王”、“吾先考成王”确定,其元年综合文献推定,其卒年根据其子中山先王之元年确定。曾被宗主国之君、堂兄魏惠王聘为魏相三年(前343-前341。马陵之败(341)后被免魏相,回到魏属中山,任命开国功臣乐羊之孙乐池为相,以防赵国侵伐。

第三君:中山先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中山成公魏某之子,在位十八年(前327-前310其名、其元年均据其墓出土之自铸铜器铭文确定[51],其卒年综合文献推定。即位之后罢免前相乐池,改命宋国弃臣、卫人司马熹为相。曾应宗主国之君、族叔魏惠王之邀,参加“五国相王”(前323),激怒齐威王而被迫向齐称臣。后应盟国之君齐宣王之邀,助齐伐燕大胜(前314,铸造圆鼎、方壶纪功,封司马熹为蓝诸君。

第四君:中山嗣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中山先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之子,在位九年(前309-前301)。其名据其葬入父墓之自铸圆壶铭文确定,其元年综合文献推定,其卒年根据文献确定[52]。仍命司马熹为相。赵伐国破,奔齐而死。

第五君:中山后王魏尚,中山嗣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之子,在位五年(前300-前296)。其名、元年、卒年均据文献确定[53]。仍命司马熹为相。宠信同宗魏义,赵伐国灭,废为庶民,迁至近魏之地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次年图谋复国,被赵相李兑、齐相孟尝君联手剿灭。

魏属中山,除了计入魏国君系的“皇祖文(魏文侯)、武(魏武侯)”,共历五君,国祚一百十年(前405-前296)。

 

结语 中山疑案,业已大明

 

白狄中山以顾邑(今河北定县)为都,国祚二百五十六年(前661-前406。开国之君是先于孔子百余年,与齐桓公、晋文公同时的白狄中山酋长姮某。由于中原史家刻意遮蔽,难明共历几君。魏文侯四十年(或新元十八年)、白狄中山武公九年(406),魏文侯伐灭。亡国之君是白狄中山武公姬某,其太子姬倾曾率残部谋求复国。赵国曾想助之,最终未助。白狄中山未能复国。

魏属中山,以灵寿(今河北平山)为都,国祚一百十年(前405-前296。开国之祖是尚未封侯的晋卿魏文子魏斯。首位非法封君是晋卿魏文子魏斯的长子魏击,即魏属中山武公,后为魏武侯。首位合法封君是魏君魏文侯魏斯的幼子魏挚,即中山桓公。此后四世国君,即中山成公魏某、中山先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中山嗣王魏【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0349】白狄中山、魏属中山秘史(连载之十:魏属中山君系+结语)、中山后王魏尚,均为魏挚子孙。赵惠文王三年、中山嗣王五年(前296),被赵武灵王伐灭。魏尚在亡国次年(前295赵武灵王死后叛赵,谋求复国,被赵相奉阳君李兑镇压,齐相孟尝君田文助之。魏属中山未能复国。

先秦以后,西汉、东汉均有刘氏中山封国,西晋也有司马氏中山封国,地望均在旧邢故地、白狄中山故地、魏属中山故地。

 

[50]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122:“中山桓公在位年代大约从406到前353年。”其元年必误(应为前402,其卒年可备一说。

[51]中山先王圆鼎、方壶铭文均言“十四年”伐燕,即齐宣王灭燕之年(314),因此中山先王元年必为前327年。

[52]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122页:“中山嗣王在位年代大约从307到前296年。”元年、卒年均误。

[53]本文主旨为驳正“中山复国”,故略魏属中山各君纪年之详证。笔者将撰专著《战国纪年厘正》,系统互证各国君主之纪年。

2012-9-92013-2-21七稿

(全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