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292】蝴蝶新梦(下)

(2012-07-27 09:18:51)
分类: 《庄子复原本注译》(庄学三书

蝴蝶新梦(下)

 

张远山

 

远山:先生之书既招江湖深爱,必招庙堂痛恨。庙堂无法禁绝先生之书,因此西晋儒生郭象只能对先生进行“思想改造”,把刘安版《庄子》,改编为郭象版《庄子》。

庄子:郭象做了什么?

远山:刘安版是大做加法,比魏牟版多二十三篇,多五六万言,变成五十二篇,十余万言。郭象版是大做减法,比刘安版少十九篇,少四五万言,变成三十三篇,六万六千言。追随郭象的后儒,又删去近千言。今存郭象版《庄子》,仅剩六万五千言。

庄子:刘安版既已亡佚,你如何确知郭象删去的十九篇篇目?

远山:《史记》著录了郭删《畏累虚》、《亢桑子》二篇。《南史》著录了郭删《马捶》一篇。《北齐书》著录了郭删《惠施》一篇。郭象《庄子跋》自己承认,删去了《阏弈》、《游凫》、《意修》、《子胥》、《卮言》五篇。《文选注》著录了郭删“解说三”的《庄子后解》、《庄子略要》两篇,又可推知另有《解说第三》一篇。从郭象版《寓言》、刘安版《卮言》,又可推知另有《重言》一篇。以上十三篇,十一篇有史料明证,两篇从史料推知,个别篇目还有《庄子》佚文。另外六篇,从有无陆德明所引崔譔注、向秀注等史料外证,结构分析的文本内证,可以找到线索,而且找到残篇,就是《庄子复原本》的《曹商》、《管仲》、《宇泰定》、《泰初》、《百里奚》、《子张》。

庄子:郭象删去十九篇,就能完成“思想改造”?

远山:远远不能。所以郭象又对删存的三十三篇,大肆篡改。篡改方式主要有四:裁剪拼接,移外入杂,增删改字,妄断反注。

庄子:何为裁剪拼接?

远山:就是裁剪魏牟版、刘安版外杂篇的两篇,拼接为郭象版外杂篇的一篇,总计裁剪了旧十六篇,拼接为新八篇:裁剪《曹商》,拼接于《列御寇》。裁剪《管仲》,拼接于《徐无鬼》。裁剪《宇泰定》,拼接于《庚桑楚》。裁剪《泰初》,拼接于《天地》。裁剪《百里奚》,拼接于《田子方》。裁剪《子张》,拼接于《盗跖》。裁剪《马捶》,拼接于《至乐》。裁剪《惠施》,拼接于《天下》。

庄子:你指控郭象是裁缝师傅,有无硬证?

远山:郭象版《庚桑楚》的“庚桑楚”数章,陆德明引用了向秀注;“宇泰定”以下数章,陆德明未引向秀注。郭象版《徐无鬼》的“徐无鬼”数章,陆德明未引向秀注;“管仲”以下数章,陆德明引用了向秀注。郭象版《列御寇》的“列御寇”数章,陆德明引用了崔譔注;“曹商”以下数章,陆德明未引崔譔注。郭象版《天下》的“天下”数章,陆德明引用了崔譔注;“惠施”章,陆德明未引崔譔注,同时《北齐书》著录了《庄子·惠施》。郭象版《至乐》的“至乐”数章,陆德明引用了崔譔注;“马捶”章,陆德明未引崔譔注,同时《南史》著录了《庄子·马捶》。以上十篇被裁剪拼接为五篇,均有史料硬证。郭象版《田子方》、《盗跖》、《天地》,分别拼接了《百里奚》、《子张》、《泰初》残篇。以上六篇被裁剪拼接为三篇,均有文本内证,比如结构断裂,义理脱节,篇幅超长等等。

庄子:郭象怎样移外入杂?

远山:就是把魏牟版、刘安版的外篇九,即《寓言》、《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让王》、《盗跖》、《列御寇》、《天下》,移到郭象版的杂篇。

庄子:你又指控郭象是搬运工人,也有硬证吗?

远山:陆德明《庄子释文序录》说,崔譔、向秀的《庄子注》,全都“有外无杂”,就是全注内篇,选注外篇,不注杂篇。但是陆德明却在郭象版杂篇九的八篇之下,大引崔譔注、向秀注。既然崔譔、向秀不注杂篇,那么有崔譔注、向秀注的郭象版杂篇八,原先必为魏牟版、刘安版外篇。

庄子:如此铁证,为什么陆德明以后一千多年,竟然没人发现?

远山:因为庄学家们都是郭象信徒,一叶障目,视而不见。另有郭象版杂篇《让王》,虽然陆德明未引崔譔注、向秀注,但是刘安以前的秦汉之书,引用《让王》最多,必在魏牟版外篇,因为魏牟版没有杂篇。而刘安保留了魏牟版外篇二十二,仅仅增加了六篇新外篇。所以郭象移外入杂,共计九篇。

庄子:郭象做裁缝师傅,显然对“改造思想”十分有利。但是郭象做搬运工人,对“改造思想”有何作用?

远山:郭象移动的外篇九,正是魏牟版外篇二十二中,正确阐释内七篇的最重要九篇,保留于外篇,极其不利“思想改造”,贬入杂篇,就能大大降低其重要性。又能腾出外篇靠前的重要位置,留给《在宥》、《天道》等刘安版劣篇,大大提升其重要性。移外入杂,与移前劣篇相互配合,正是“改造思想”的重要手段。

庄子:郭象真是煞费苦心,手段高明!再说说如何增删改字。

远山:先说增字之例,仅举其一。郭象版《杂篇·天下》的六句名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魏牟版、刘安版《外篇·天下》全都没有,却被后人视为庄学不异儒学、先生尊孔尊儒至极的重要证据。

庄子:删字之例呢?

远山:司马迁认为,《庄子》“诋詈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郭象为了反注《庄子》,主张先生尊孔尊儒之极,于是删去《达生》承蜩丈人贬斥孔子的“汝逢衣徒也”等24字,删去《天运》孔子赞扬老聃的“至于龙,吾不知也”等55字。其他例子还有很多,不能尽举。

庄子:改字之例呢?

远山:先生褒“达人”,贬“儒墨”。郭象为了反注《庄子》,于是改“达”为“大”,改“儒”为“杨”,变成褒“大人”,贬“杨墨”。先生就被改造成了“辟杨墨”的孟轲。

庄子:后儒只有编造老不异孔、庄不异孟、道不异儒的谎言,才能天下一心,共建和谐社会。

远山:《养生主》贬斥“畜乎樊中”的倚待庙堂者,认为“形虽王,不善也”。郭象改“形”为“神”,变成“神虽王,不善也”,于是反转原义。

庄子:这符合郭象注的宗旨,“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远山:《秋水》“自得一时之利”,郭象改成“自适一时之利”。《让王》“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适”,郭象改成“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原义都是贬斥“自得”,褒扬“自适”。郭象一改,反转原义,成了褒扬“自得”,贬斥“自适”。

庄子:这是把孟轲“自得之,心乃安”,强加在我头上。

远山:《缮性》“礼乐遍行,则天下乱矣”,原义是贬斥“礼乐遍行”。郭象改“遍”为“偏”,变成“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矣”,于是反转原义,成了主张“礼乐遍行”,贬斥“礼乐偏行”。

庄子:巧妙之极,佩服之至!他又如何妄断反注?

远山:例子太多,仅举其一。《知北游》“遍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原义是天道自古固存,遍在永在万物。郭象改“遍”为“扁”,再连读为“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于是反转原义,成了“万物自古以固存”。先生认为道遍在永在,郭象却否定道之存在。一切反注,无不植根于此。

庄子:这此都是删改原文。那么没有删改的其他原文,他又如何反注?

远山:不改原文的反注之例更多,姑举内七篇关键几例。先生认为天道“真宰”遍在永在,郭象反注为天道“真宰”不存在。先生认为“天籁”主宰“地籁”、“人籁”,郭象反注为“地籁”即“天籁”。先生认为万物无不被天道“造化”,郭象反注为万物无不“独化”。先生主张“自适”,郭象反注为“自得”。先生主张“无待逍遥”,郭象反注为“得其所待,然后逍遥”。先生主张“自适即逍遥”,郭象反注为“自得即逍遥”。先生主张天道自然、人道名教“两行”,郭象反注为是非“两行”、“名教即自然”。先生主张“齐物”之论,“吹万不同”;郭象反注为“齐一物论”,统一思想。先生褒至知,贬大知,郭象反注为褒大知,贬小知。先生标举“初-小-大-至”四境,贬大境,褒至境;郭象反注为“小-大”二境,贬小境,褒大境。先生贬斥儒墨“所言未定”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郭象反注为先生主张“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反注外杂篇,是其反注内七篇的延伸,无须举例。

庄子:如此彻底的全面反注,陆德明为什么竟说郭象“独会庄生之旨”?

远山:陆德明也是倚待庙堂的儒生。北宋禅师宗杲不是儒生,很不满意郭象反注,一言揭穿其捣鬼:“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南宋朱熹虽是儒生,也不满意郭象反注,因为郭象妄言庄学不异儒学,不仅导致儒学不再纯粹,而且可能诱导儒生阅读《庄子》而受影响,所以批评郭象“舍经而自作文”(《朱子语类》卷六七)。近人钱穆既是崇敬庄学的儒生,又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也不满意郭象反注,批评说:“《逍遥游》明明分别鲲鹏、学鸠大小境界不同,但郭象偏要说鹏、鸠大小虽异,自得则一。庄子明明轻尧舜而誉许由,但郭象偏要说尧舜是而许由非。可见郭象注《庄》,明非庄子本义。”[2]尽管从古至今都有极少数人明白郭象反注《庄子》,但是绝大多数庄学家仍是郭象信徒,仍然坚信庄孔一家、儒道互补,鲜有人知庄学真义。

庄子:郭象比宋康王、秦始皇、汉武帝厉害太多!历代僭主难以禁绝吾书,郭象却让吾书名存实亡。

远山:欲使《庄子》名存实亡,郭象凭借的是三大法宝。一是通过篡改反注,使内七篇不可能读懂读通。二是通过篡改反注,使外杂篇貌似容易读懂读通。三是妄言外杂篇均为先生亲撰,完成移花接木,使人接受违背庄义的郭义。

庄子:郭象如何让人相信外杂篇均出我手?

远山:就是把外杂篇的庄后史实,删除殆尽。

庄子:聪明绝顶!

远山:可惜郭象毫无智慧,历史常识又差,至少漏删了郭存外杂篇的八条隐晦庄后史实。

庄子:举些例子。

远山:比如《说剑》虚构庄周见赵文王,前266年赵王何死后得谥“惠文”,先生已殁二十年。《胠箧》言及“田成子十二世有齐国”,田齐第十二世齐王建于前264年即位,先生已殁二十二年。《盗跖》言及“汤武后世绝灭”,前256年秦昭王灭周,先生已殁三十年。

庄子:郭删十九篇外杂篇,又有多少庄后史实?

远山:郭删十九篇已经亡佚,很难弄清共有多少庄后史实。属于郭删十九篇的已知《庄子》佚文,至少有七条明显庄后史实。

庄子:愿闻其详。

远山:佚文有“荆轲”、“田光”、“燕太子丹”,荆轲刺杀秦王嬴政,事在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先生已殁五十九年。佚文有秦始皇“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事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先生已殁六十七年。佚文有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卢敖”,事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先生已殁七十四年。佚文有刘安撰写的三篇“解说”,刘安生于前179年,先生已殁一百零七年。

庄子:郭象又把我变成了能掐会算、预知后事的半仙。

远山:仅从现存史料,我发现外杂篇至少有十五条庄后史实。其中十条,又是蔺且死后的史实。其中八条,又是魏牟死后的史实。蔺后史实证明,《庄子》初始本并非蔺且编纂,而是魏牟编纂。魏后史实证明,《庄子》大全本并非魏牟编纂,而是刘安编纂。

庄子:这是你复原魏牟版、刘安版的重要依据吧?

远山:是的。由于郭象把外杂篇的庄后事实删除殆尽,所以后人盲信外杂篇均为庄撰。无论是赞扬先生,还是批评先生,都以郭象篡改以后符合郭义的外杂篇为据,都把违背内七篇宗旨的外杂篇之言,全部张冠李戴,视为先生之言。

庄子:郭象奸谋,终于得售!

远山:魏牟版《庄子》初始本、刘安版《庄子》大全本的江湖真道,对唐宋以前一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上升期,贡献极大。郭象版《庄子》删改本的庙堂伪道,对唐宋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衰退期,罪责极大。先生之书的流变,与两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盛衰完全同步,正是中国之谜的主要谜底。

庄子:何为中国之谜?

远山:中国之谜的谜面、谜底,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我认为中国之谜的主要谜面是:既然古典中国的庙堂政治如此悖道,为何竟能打造傲视全球的汉唐盛世,创造辉煌卓越的中华文化?

庄子:谜底是什么?

远山:古典中国,不仅有庙堂悖道政治,而且有江湖顺道文化,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其他诸子百家,大多助长庙堂悖道政治。唯有《庄子》,滋养了顺道江湖文化。

庄子:有何依据?

远山:其他诸子百家,尤其儒家经典,无不面对庙堂君子,只讲如何治民,如何治国,所以悖道庙堂把儒家经典尊为政治圣经。只有《庄子》独持异议,不为庙堂君子立言,仅对江湖民众传道。不言如何治民,如何治国,贬斥庙堂悖道政治,教导江湖民众如何避免成为庙堂悖道政治的牺牲品。同时广泛深入地精确描述了江湖民众的百工众技,如何解牛,如何养猴,如何养虎,如何牧马,如何牧羊,如何钓鱼,如何斗鸡,如何捕蝉,如何相狗,如何相马,如何相人,如何游泳,如何驾船,如何驾车,如何种树,如何种谷,如何运斤,如何斫轮,如何捶钩,如何铸钟,如何调瑟,如何奏乐,如何赏乐,如何画图,如何射箭,如何使剑,如何读书。《庄子》虽未言尽百工众技,比如并未言及江湖顺道文化的辉煌代表丝绸、瓷器、茶道、棋道等等,但是顺道技艺无不相通,读者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两千多年的江湖顺道文化,都把《庄子》视为至高无上的文化圣经。

庄子:吾书重在言道,言技仅是应用。道不可言,所以借技言道。

远山:诸子百家无不言术,不足在于不言道。《老子》专门言道,胜于诸子百家,不足在于不言技,因而所言之道,与物脱钩,隐于天外,恍惚玄虚,难学难用。《庄子》又超越《老子》,不仅言道,同时言技,可补《老子》之不足,既能弘扬天道,又能以道御技;由于借技言道,因而所言之道,遍涉万物,显于人间,切实生动,易学易用。所以《庄子》是江湖顺道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全书。西人爱说“一切荣耀归于上帝”,我却爱说“一切荣耀归于庄子”。

庄子:应该说“一切荣耀归于天道”。

2010年7月-2012年5月

 

[2]语见钱穆《魏晋玄学与南渡清谈》一文,文见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三)》一书。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7,第74页。

 

(已刊《书屋》2012年第7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