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3】狐狸别传
(2011-09-23 08:37:39)分类: 寓言小品 |
狐狸别传
张远山
翻检中外动物寓言,不同的民族大多以狐为多智。比如《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狸不仅靠智谋得以虎口脱险,而且捉弄了愚蠢的老虎,再次证明了肉食者鄙,尽管狐狸也不是吃素的。
《百喻经》第四十八则《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一个狐狸,蹲在树下,树枝被风吹折断,掉下来正好打在它的脊背上。它立刻闭上眼睛,不想再看到树。”(引自中华书局版周绍良译文)狐狸的智力水平被奚落到这种地步,我没见过第二例。但这惟一的一例出自素以一切自作聪明为愚的印度佛教典籍,又在意料之外的情理之中。《百喻经》的故事无一不是嘲笑世人之愚,其实称“百愚经”似更合适。然而《翻译名义集》的解释:“野干似狐而小,颜色青黄,如狗群行,夜鸣如狼。”或可为狐狸澄清这一冤案。野干似狐,如狗,又如狼,究竟是否狐狸,还很难说。鲁迅出资印行的《百喻经》中,冯雪峰就把野干译为狗。因此狐狸如果读到这一则寓言,大可闭上眼睛,视而不见。
可惜中、印的狐狸寓言不多(狐仙在《聊斋》中大显神通是个异数)。但伊索寓言里的五十多种动物中,狐狸是出镜率最高的主角。以下连缀伊索寓言,为智兽狐狸做一别传,以见其聪明、自作聪明,以及聪明误。
一、狐狸的聪明
狮子在伊索笔下的出场数仅次于狐狸,所以狮子与狐狸的故事极多。狮子老了以后,已不能靠奔跑捕杀动物,于是他就在洞里装病。许多小动物对他产生了怜悯之心,纷纷前去看望,结果全都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狐狸疑心病重,看穿了狮子的把戏,远远站在洞外,预祝狮子早日康复。狮子请狐狸进去坐坐。狐狸推辞道:“要不是我看见只有进去的脚印,却没有出来的脚印,我原本也打算进来坐坐。”
不久老狮子真的病了,除了狐狸,所有动物都来探望。狼趁机向病狮进谗,说狐狸一向不把狮子放在眼里。正在这时,狐狸来了,依然远远站在洞外。狮子对狐狸怒吼起来。狐狸为自己的迟到道歉:“我四处为您求医,寻找治病的良药。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找到了治疗贵恙的最佳药方。”狮子命令狐狸立刻献上药方。狐狸说:“活剥一条狼,并且趁热把狼皮裹在您身上,病就会好。”狼被处死了。狐狸看着狼的尸体笑道:“这就是你搬弄是非的下场。大家都应该激发主人的善心,而不是挑起他们的恶念。”狼的所有敌人都称赞狐狸,认为他既是正当防卫,又伸张了正义。狮子似乎比老虎智商稍高一些,但是狐狸仍可大唱:“任你奸似鬼,喝了老娘洗脚水。”
狐狸的聪明,不仅表现在行为上,也表现在思想上。狐狸差不多是一位杰出批评家,虽然时常流于尖刻。比如猩猩曾对狐狸自夸家世门第。猩猩指着墓地里的一排坟墓说:“这里面埋葬着我祖父使唤过又释放了的奴隶们。”这大概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阿Q式“先前阔过”论,不过狐狸没称阿Q为“老贵”,而是冷笑道:“你尽管大胆吹牛吧,反正没有谁会从坟墓里站起来反驳你。”
狐狸又看见一只乌鸦站在无花果树上,问他在干什么。乌鸦说:“我肚子饿,正在等无花果长大成熟。”狐狸笑道:“朋友,你不能靠希望过日子。希望只能让你去追寻,却不能填饱你的肚子。”
狐狸拾到一个悲剧演员使用的假面具。嘲笑道:“这个面具毫无头脑,却有一张空洞的大嘴,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空谈家。”
至于猎豹对狐狸吹嘘自己的美貌,可说是撞在狐狸的枪口上:“五彩斑斓的皮毛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灵活的大脑。”
狐狸这些见解都堪称允当,无愧于批评家的称号。至于有人把正确的批评叫做“狐说”——胡说,那是因为狐狸在评价葡萄的甜度时,失去了应有的诚实,从此信誉扫地,从一颗聪明的坚果,变成了一颗自作聪明的酸葡萄。
二、狐狸的自作聪明
愚蠢者豪夺,聪明者巧取。自恃聪明的狐狸一旦堕落,正是投机取巧的骗子。
谁都知道这一故事:乌鸦弄到一块肉,衔回树上正要享用。狐狸及时出现,站在树下赞扬乌鸦魁梧英俊,羽毛丰美,魅力四射,惟一的遗憾就是口才太差,否则简直可以成为鸟类之王。乌鸦不想失去鸟类之王的候选资格,急于卖弄口才,于是大声鸣叫起来,嘴里的肉立刻掉下去,树下的狐狸候个正着。
狐狸自从得了这个乖,就经常故技重演。他看到知了在树顶鸣唱,就赞美知了的歌喉,请知了下来,让他这个仰慕者就近观察一番,能发出如此美妙声音的动物长得啥样。假如知了愿意伴奏,狐狸愿为知了无偿献演一段狐步舞。知了知道狐狸不怀好意,就抛下一片树叶,狐狸扑上去一口咬住树叶。知了笑道:“你上当了。”狐狸想不到还有能让他上当的动物,不服气地问知了为何能够识破自己的伎俩。知了说:“你虽然常常自作聪明,但你还没有聪明到配叫做‘知了’。自从我在你的屎里看见有其他知了的翅膀后,就知道必须时刻提防你。”
可惜狐狸不识汉字,不知道“知了”是什么意思。狐狸当然也没到中国留过学,所以他同样不知道有句中国格言: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这是葡萄事件以后,狐狸再次受到的重大挫折。
狐狸垂头丧气地离开知了,看见野猪在树干上磨坚獠牙。狐狸问野猪道:“朋友,眼前没有危险,你为什么不睡个午觉,却要没事找事地磨牙呢?”野猪说:“我从来不临阵磨牙。如果我像你这样临时靠小聪明应急混饭,早就饿死了。”狐狸被自己看不起的野猪严厉教训,又无法反驳,只好讪讪走开。
无聊的狐狸,看到一头母狮带着一头小狮子在玩耍,就没话找话地对母狮子假装狐媚道:“要是您能像其他动物那样一胎生许多,那该多好啊!”母狮傲慢地说:“我每胎虽然只生一个,却是一头狮子!”自讨没趣的狐狸灰溜溜地走了。
野猪和母狮对自作聪明的狐狸的痛斥,替我辈愚人出了一口恶气。
三、狐狸的聪明误
狐狸从此再也不敢滥用聪明,只好专门去找小动物晦气。
有一天,公鸡和狗结伴出门春游,到了晚上,公鸡上树安歇,狗在树下的树洞里过夜。黎明时分,公鸡啼叫起来,引来了狐狸。狐狸赞美公鸡道:“你的嗓子真不错,我也是个音乐爱好者。请下树跟我来个二重唱吧。”公鸡说:“朋友,去树下告诉守门的,让他开门,我好下来。”狐狸去找守门的,狗窜出来猛扑上去。幸亏狐狸转身得快,只给狗咬掉一大截尾巴。
狐狸不怕出乖露丑,把对乌鸦的战术一用再用,已经落到了穷途末路。断了尾巴的狐狸,既无法雪耻,又担心被其他狐狸嘲笑,于是先发制人地对其他狐狸说:“尾巴是件不雅观的东西,是身体多余的负担,外国狐狸早就割掉了尾巴。我刚从外国留学回来,我的秃尾巴,算得上是最时髦的发型。我奉劝你们也赶上潮流。”然而狐狸骗得了别人,骗不了同类。一只狐狸冷笑道:“如果没尾巴真有这么好,你就不会煞费苦心地劝我们弄掉尾巴。”
断尾的狐狸,被逐出了思想家队伍,只好经常饿肚子。饥饿的狐狸,开始用卑劣的手段,做困兽之斗。
狐狸听到一只兔子在井底下呼救,走过去嘲笑他:“你既然能够自己下去,就应该有本事自己上来。”兔子说:“狐狸大哥,你这么聪明,想个好办法帮我上去吧!”狐狸说:“我的聪明只用于帮助自己,不用于帮助别人。”扬长而去。狐狸虽有智兽之称,兔子也有狡兔之名。没有狐狸的帮助,兔子也能井中脱险。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且说恶有恶报,不久狐狸也不慎掉入井里。一只山羊路过,天真地问他井水是否好喝。狐狸说:“你不知道吗?这口井素称天下第一井,清洌香甜,要不我为什么总到这里喝水?”山羊一听,不假思索地跳下去喝了个饱,喝完才为如何出去发愁。狐狸胸有成竹:“这好办,你把前脚撑在井壁上,我先出去,再拉你上去。”山羊依言而行,狐狸踩着山羊的后背跳上井栏,回头笑道:“你就在下面呆着吧!”山羊愤怒地责备狐狸背信弃义。狐狸大笑道:“如果你的心计有你的胡子那么多,就不会在想好出路之前盲目跳下去。”狐狸如此运用聪明,真是智慧的末路了。
过了几天,狐狸在路上碰到了那只从井里逃出的兔子,立刻花言巧语道歉,要请兔子去他家里吃饭。兔子想给狐狸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欣然赴宴。谁知到了狐狸的洞里,兔子发现桌上空空如也,自己是惟一的一道菜。狐狸正在望着自己狞笑。就这样,狐狸背信弃义地害死了唯一的朋友兔子罗杰。众所周知,兔子虽然不是狗友,却是著名的狐朋,所以狐狸害死兔子以后,伤心欲绝,留下了“兔死狐悲”的成语。
对朋友的残害,使狐狸在丛林里变得“声名狼藉”——意思是与狼的名声差不多——从此再也没有小动物轻易上他的当了。狐狸穷凶极饿,居然把上岸观光的螃蟹也给吃了。不过没人表彰狐狸是第一个吃蟹的勇士。
然而持螯下酒虽然风雅,毕竟吃不饱。狐狸饿瘪了肚子,意外地在一个洞口狭小的树洞里找到了猎人藏着的面包和肉,他钻进去把面包和肉全部吃光,可是出来时,胀大的肚子被狭小的洞口卡住了。另一只狐狸路过,嘲笑他道:“你难道没听说过‘进入天堂的是一扇窄门’这句话吗?”
就这样,狐狸在树洞里束手就擒,被猎人带回了家,剥制成一张美丽的狐皮,做了贵妇人的围脖。至于狐狸的肉,因为那股刺鼻的狐臊臭,谁也不敢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