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港、京二报报道《庄子复原本注译》
(2010-10-22 11:13:12)分类: 评论报道张远山 |
港、京二报报道《庄子复原本注译》
《庄子》被称伪作 学者复活原版
香港《文汇报》 2010年7月28日,记者许嘉俊
记者从江苏文艺出版社了解到,该社本周出版的庄子研究学者张远山的新作《庄子复原本注译》,为破解困扰庄学界一千七百年的最大疑案——流行版《庄子》的真伪做出了全新的考证。
作伪证据大白天下
目前市面流行的《庄子》版本,为西晋玄学家郭象所整理,历代有识之士,多有指出郭象通过删除篇目、裁剪拼接、移外入杂、增删改字、妄断反注,对《庄子》进行全面彻底的篡改反注。南宋大儒朱熹就曾指出:「汉儒解经,依经演绎。晋人则不然,舍经而自作文,如王弼、郭象辈是也。」当代学者钱穆同样也指出:「郭象以儒学来纠正《庄子》之过偏过激,郭象注《庄》,明非庄子本义。」
由于缺失郭象作伪的证据,因此郭象版《庄子》仍是一千七百年来绕不过去的唯一版本。在经过散于浩瀚古籍的细微史证,及近年出土的《庄子》简牍的分析研究,如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的《则阳》、《外物》、《让王》残简,1988年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盗跖》残简,张远山发现了郭象作伪新的证据,如郭象把原属《庄子》「外篇」的重要九篇《寓言》、《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让王》、《盗跖》、《列御寇》、《天下》,移到了「杂篇」等。
原版《庄子》重现人间
张远山并未止步于发现郭象作伪的证据,他又通过详尽论证,试图恢复早于郭象版《庄子》的淮南王刘安版《庄子》(成书于西汉初年),及庄子再传弟子、中山王子魏牟版《庄子》(成书于战国末年),即原版《庄子》。
据悉,为了复原《庄子》两大版本的原初篇目和分类归属,张远山缜密考订《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贾谊二赋、《韩诗外传》大量钞引的《庄子》,补脱文663字,删衍文340字,订讹文504字,更正误倒58处,移正错简116字,对郭象篡改过的每一篇原文全都予以校勘复原。
http://news.wenweipo.com/2010/07/28/NN1007280017.htm
张远山复原全本《庄子》
流沙河称其研究难成立;学术界称“不可靠”
《新京报》2010年10月13日,记者张弘
本报2008年曾经报道,作家张远山推出《庄子奥义》,该书称现存33篇的《庄子》遭郭象篡改,在学界和读者中引发争议。近日,张远山推出“庄子工程”第二部专著《庄子复原本注译》,增补、复原了《庄子》中佚失的19篇,学者流沙河对此表示怀疑。
张远山称,北宋禅师宗杲、南宋大儒朱熹、当代学者钱穆等历代有识之士,都明白郭象义注《庄子》篡改庄子原意。南宋畸人刘辰翁,当代学者王叔岷都说过西晋时期的人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张远山称,他考定《庄子》全本编纂者是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全本52篇。
随后,记者采访了著有《庄子现代版》的学者流沙河,在他看来,“复原五十二篇《庄子》的可信度可能比较低。”
流沙河称,历代都有一些学者研究《庄子》,明清以来有多位学者都做过专门研究,他们都读了大量的书。《庄子》到今天还看得见33篇的规模,是历代学者再三鉴定的。汉初淮南王刘安的版本,也未必是《庄子》原初的面貌,因为《庄子》经过秦代“焚书坑儒”之后,很难保持那样完整。对于郭象篡改《庄子》的说法,流沙河称,郭象的解释有篡改庄子原意的地方,但是这种篡改比较有限。而某古籍出版社副总编辑明确表示,“这种研究不太可靠。”
http://ent.bjnews.com.cn/2010/1013/33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