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6】失踪者
(2010-05-07 12:44:06)分类: 寓言小品 |
失踪者
张远山
旅游者购买的是“似曾相似燕归来”的双程机票,失踪者购买的却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单程车票。失踪相对于寻找而存在,没有人寻找短期失踪且预定归来的旅游者。上海每天有三百万流动人口进出,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匆匆过客,三天后就会在家里吃晚饭。他们离家时,亲友不会把他们当成失踪者;他们离沪时,上海人也不把他们视为失踪者。只有流动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才会在另一座陌生城市滞留下来。因此,一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有不少就是另一些城市或乡村的失踪者。而一个远嫁海外的少女,就是本地本国的失踪者,并且是另一块陌生土地的不速之客。一座人口急速增长的城市(比如深圳),很可能是失踪率很高的城市,而一座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城市(比如上海),很可能是失踪率很低的城市。
判断失踪究竟算好事还是坏事,是颇费踌躇的难题。因为人们寻找失踪者,而失踪者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两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不仅对失踪做价值判断颇为困难,即便判断失踪与否,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比如一对夫妇的独子离家出走,去少林寺学功夫,他会被视为失踪者。但是如果出走的是他父母,可能就不会被当成失踪者,而他倒成了被遗弃的孤儿。认为少数者的消失才是失踪,很可能是习惯思维的误区。因为除了意外死亡者、被拐卖者等非自愿的失踪者外,大部分失踪者都是主动的失踪者。对于他们原有并且即将放弃的生活、社群和亲友来说,他们是逃离者,而对于他们前往并即将加入的新生活、新社群来说,他们却是加入者。失踪其实是有意识的自我放逐和自我解放,因为在他熟悉的原有群体中,他感到了日益增长的敌意,以及无法忍受的压抑。也就是说,在众多熟识者中,他感到孤独和痛苦,压抑和焦虑,而在崭新的陌生人中,他希望获得宽容和温情,乃至获得自由和欢乐。看来,失踪者们多多少少在新生活中接近了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因为人们很少看到和听说,失踪者主动回到他们原有的生活中去。
人们一旦走出熟识者的视野,就成了失踪者。失踪是每个人的必然命运,正如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然归宿。盗墓者曾经一一掘开曹操留下的七十二座疑冢,结果每一座都空空如也,连死者的遗体都失踪了。每个人在生活和历史中留下的踪迹,最终都会消失殆尽。侥幸被人记得的少数人,留下的只是被扭曲的幻影,真实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被人记住,究竟属于侥幸,还是属于不幸,也是不易判断的莫大难题。